如果鱼是整个身体是弯的,尾巴向一边偏,证明鱼可能得了金鱼失鳔症。
外部形态的变异:金鱼的身体由头部、躯干(胴)和尾部3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分界线不太明显。通常是从身体的吻端到鳃盖的后缘,与胸鳍开始处划一垂直线称为头部;从鳃盖的后缘到肛门或臀鳍的开始处称为躯干部;从肛门或臀鳍开始处到侧线后端鳞片的后缘称为尾部。
形态特征:
金鱼在分类学上与鲫鱼同属一种,与鲫鱼相比,金鱼在外部形态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异,但总体上整个鱼体可分为头部、躯干、尾部三个部分。头部的最前端是口,后部有鼻、眼和鳃盖。有些品种头部上端有肉瘤。
有些品种鼻部上方有绒球,有些品种眼部凸出、位置朝上或有水泡,还有的品种鳃盖外漏形成翻鳃。金鱼躯干体披鳞片,主要有正常鳞、透明鳞和珍珠鳞。其侧面具有侧线,不同品种金鱼的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线鳞数目不尽相同。
典型的金鱼躯干具有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和尾鳍,个别品种无背鳍或臀鳍。金鱼尾部由尾柄和尾鳍构成,其尾鳍形状变化多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金鱼
如果你的鱼是整个身体是弯着的,尾巴向一边偏证明你的鱼得了金鱼失鳔症,像这样
主要是病鱼的鱼鳔常充满气体无法调节,鱼只无法正常游泳摄食,使腹面朝上翻覆于水面,发病原因尚不很清楚,可能与喂饲的饲料颗粒太小及慢性发炎等造成鳔管阻塞等有关,也有可能与水温剧烈变化有关。
病状:罹患此病的金鱼无法维持其躯体的平衡,有时会有倒栽葱似的翻跟斗,最后不是沉在水底,就是浮在水面上。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鱼最常患此病,病鱼也有正常食欲,能生存很长时间,但失去观赏价值。
金鱼失鳔是一系列现象的统称,即金鱼无法在水中保持平衡,倒立、直立、侧翻、翻转、上浮、下沉,我们一般都称为“失鳔”。究竟有哪些原因会导致金鱼失鳔呢?小编为你总结了一下常见的几个原因。
一、鱼鳔炎症
鳔坏了,也就是鱼鳔发生了炎症。主要由水质不洁、其他内脏炎症引起。治疗以抗生素类药物为主,如黄粉、痢特灵、青霉素等。
二、热、冷病
在盛夏和秋冬发生。夏季水温过热引起,可将鱼换至清水盆,放于阴凉处。秋冬季多会因受冷发生失鳔,可以用适当加温的方法进行缓解。
三、体质虚弱
多出现在病后、长途运输后、环境突变应激反应过于强烈之后、长期水质不洁等,遇到这些情况可以采取浅水静养的方法,并多喂些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补充营养。
四、药物中毒
长期用药后,金鱼受到的伤害有时很明显,例如脊柱、尾柄发生扭曲;有些伤害是看不到的,例如内脏功能的失调与衰竭。虽然直接受损的部位大多时候不是鱼鳔,但只要其他内脏有衰竭现象,鱼都会出现活动能力和平衡能力降低、逐渐消瘦直至彻底衰竭、死亡。这种情况就不要想着能治愈了,这已经是治过头了。另外,药物中毒这个问题我们的金鱼从业者也有很大的责任。近期流传的“速成鸡”事件,在金鱼业者中也是类似存在的。极个别的从业者为了加快金鱼的生长速度,极高效益,会采取类似的手法。很直接的后果就是鱼油买回家的鱼没有体抗力、成天病怏怏,经常不明原因的死亡。
经验之谈:鱼鳔失调是最令鱼病专家头疼的金鱼疾病之一,目前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浅水静养有助于恢复;还有就是做人工手术:或在鱼肚里添加石子,或在背鳍上栓泡沫,以外力帮助金鱼寻找平衡。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偏方,用煮熟的绿豆喂失鳔的金鱼,一天一粒,据说有效,但说不出原理。
我家的鱼曾经也得过这样的病,一般这种病出现在冬天降温非常大的晚上!一般都是清晨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之前是用了黄粉、盐、小苏打交替治疗,浅水养,半个月左右就好了!但是一到温差变化过大的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较麻烦!而且之后会出现各种病症,可能是抵抗力降低了吧!所以最后还是没挨过那年冬天。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如果你的鱼是整个身体是弯的 尾巴向一边偏 证明你的鱼可能得了金鱼失鳔症
饲养:
金鱼虽是一种经人类完全驯化的杂食性鱼类,但是,它和鲫鱼等其他鱼类一样,饲料是否选择合理,投喂是否正确可直接影响金鱼的生长发育、色彩深浅和鲜艳程度、特征的显现、丰满与否、以及产卵数量、孵化率和金鱼的抗病力。所以,在金鱼的饲料中,必须具有营养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和一定量的无机盐类及微量元素等。例如: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情况下,凡是能每天喂足新鲜而活的红虫者,则鱼体生长发育特大,尤其是狮子头、水泡等特征(指肉瘤和水泡)更为发达,这也许就是红虫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丰富营养物的缘故。
以0.5%食盐水饲养较佳,自来水中有氯气,应先曝至于空气中半天除氯,或用市售中和液或维他命C糖果涮四到五次中和毒性。[2] 井水有较多有害物质,也需注意。
此外,在金鱼饲养者中也有一种称为“绿水”的饲养法,控制水缸中浮游植物与藻类的多寡,让水维持在有点透明的绿茶色。借由食用水中的浮游植物,能让金鱼的体色变得更艳丽,同时也能在换水时缓和水质的剧烈改变。不过若是没有适当管理,浮游植物过度繁殖让绿水的颜色过浓,反而容易造成金鱼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