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金莲什么意思

2025-04-06 15:09:2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三寸金莲,一般指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习俗。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扩展资料

产生原因

在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上,所谓的女性美就是要体现出她们“阴柔”的一面,就是较小、柔弱、娴静以及要有柔和的曲线等等。自“小”而言,樱桃小口、瓜子脸、杨柳细腰都是女性美的特质,至于脚也不例外。宋代以前虽未出现缠足风俗,未出现对于脚刻意求小、非小不可的狂热现象,但以女足纤小的为美的观念却是存在的。

女子的缠足,完全地改变了女子的风采和步态,“且产生了一种极拘谨纤婉的步态,使整个身躯形成弱不禁风,摇摇欲倒,以产生楚楚可怜的感觉。”缠足风俗产生之后,之所以能够愈演愈烈,风靡全国,经久不衰,是离不开当时社会上的审美意趣,人们无不以裙下纤纤作弓样为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寸金莲

回答2:

意思是:旧时称妇女缠过的小脚。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缠足开始的时间有夏禹、商代、春秋战国、隋、五代、宋等多种说法。学者高洪兴专业著作《缠足史》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缠足进入鼎盛期。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清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缠足恶习被彻底废止,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扩展资料

负面影响

缠足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足部的正常发育,还让人们形成了畸形的审美心理。缠足强化了男尊女卑,有利于父权封建制度的稳固,增加了对女性的禁锢、束缚。

缠足减少了女性从事舞蹈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比如朝鲜和日本从中国引进的舞蹈艺术一直持续发展,而与此相反,在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随着缠足的发展而越发停滞不前。

回答3:

一般指缠足(中国古代一种习俗)。

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清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运动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缠足恶习被彻底废止,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扩展资料:

三寸金莲始于明末

民俗学家认为,中国的缠足始于南唐,缠足的始作俑者为“绝代才子,薄命君王”的南唐李后主李煜。据说李后主有一个爱妾能歌善舞、妩媚风骚,李后主曾为她筑了一具六尺高的大莲花台,饰以宝物细带,爱妾则以帛绕足,使之纤小屈突而足尖成新月形,在莲花台上翩然起舞,以博后主欢心。

进入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此即三寸金莲。

回答4:

三寸金莲,又称裹脚、缠足、裹小脚、扎脚(广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

“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古代妇女缠足起始时间,却始终是一个谜。

考古中发现至今年代最早的,缠足鞋文物为南宋福建福州南宋墓,出土的六双女鞋 ,长13.3-14厘米,宽4.5-5厘米。并且,唐代时期已有诗词。

扩展资料

三寸金莲来源

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三寸金莲促成zhi了这样一种观念:女子(特别是大家女子)必缠足。缠了足,才更像一个女人,不缠足的女人,不但显得粗蠢无比,而且也说明了她的社会地位低下。拥有一双纤小周正的金莲乃是大家风范所必备,脚裹得不够标准,在众人面前,尤其是较为庄重的集会,不待人言,也会自惭形秽。那其中的道理,是无庸置言的。

三寸金莲的性别色彩特别浓厚:尖尖翘翘、细瘦如锥的弓鞋(通常还要绣上各种花样图案)是女性特有之物;裹有一双“纤妙说应难”的小脚儿,更是非女性莫属,非男性可以轻易伪装者。也是男扮女装无法逾越的鸿沟。所以,三寸金莲自然就成了性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