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个典故十分清楚,这就是我们口中经常说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赵匡胤会杯酒释兵权,因为在那个乱世年代,他深知有兵权,就能有话语权,甚至就能够做皇帝,当然周世宗,柴荣就十分器重赵匡胤。
可是赵匡胤在柴荣驾崩之后,赵匡胤手中掌握了兵权,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发动兵变,自己跑到开封做了皇帝,因为有了自己的这个经历,所以赵匡胤对所有的武将都有一种不信任,所以既然打下了天下,就没武将什么事了,来一次宴会,酒过三巡,武将们也都识趣把自己手中的兵权交了出去。当然像这种手中握有重兵的时守信,高怀德等将军,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也无可奈何。
收回兵权之后,那么赵匡胤就把兵权交到自己放心的人手中,大礼,可是赵匡胤就漏掉了,重要的一位,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严格来说,赵光义也是一个武将。他跟谁?赵匡胤,征战沙场,立下了很多功劳,但是赵匡胤对他就十分放心,又在他的手中增加了几分兵权。也许赵匡胤认为,都是自家兄弟,应该没有问题。
可是谁曾想到15年后,赵匡胤亲自带兵,讨伐契丹。一天夜里在和赵光义,喝酒的观众突然暴毙。赵匡胤死的时候只有49岁,遗嘱也没有写,于是顺理成章的,就让赵光义做了皇帝。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的一天晚朝后,宋太祖赵匡胤请来禁军高级将领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来到宫内饮酒,喝酒喝的正浓的的时候,赵匡胤示意手下侍从下去,对高怀德等人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当上皇帝,都是你们的功劳啊!但是我现在天天忧虑,整晚睡不着觉,还不如一个节度使快乐”。
高怀德等人面面相觑,赵匡胤看武将们不解,接着说:“这还不是很清楚吗?谁不想当这个皇帝”。石守信等人一听直接跪倒在地说:“陛下何出此言?皇位已定,没人会有二心。”赵匡胤接着说:“我知道你们都是忠臣,但是你们手下要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怎么办?”
石守信等人吓得心惊胆震,纷纷磕响头求赵匡胤给条活路,赵匡胤说:“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无非是要享受人间富贵,现在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出守藩镇,多购置些良田美妾,我在与你们结儿女亲家,这样君臣之间再无二心,这有多好!”
宋太祖
第二天,高怀德、石守信等人纷纷上表辞呈,赵匡胤立即批准,这就是“杯酒释兵权”。这次事件成功的解除了外姓高级将领的兵权,并把高级军权分为三份:殿前都指挥司、侍卫步军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然而,赵匡胤漏掉了一个人,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赵匡胤对他这位弟弟十分信任,不仅一直让他跟随自己南征北战,还授予兵权,先是殿前都虞候、大内督部署、开封府尹,掌握京城的行政军事权力,后来直接封为晋王。赵光义利用哥哥对他的信任,不断在京城和军队中“吐丝结网”,培养自己的势力。
赵光义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的一天夜里(也就是十五年后),宋太祖赵匡胤叫赵光义到宫中饮酒,饮酒到深夜后,赵光义回府,第二天发现赵匡胤当晚就死在宫中,赵光义当天就即位为皇帝。这在历史上留下了“斧声烛影”的说法,认为赵光义是谋杀赵匡胤的凶手,经过从史料的记载,赵光义也是最大受益人和最大嫌疑人。赵匡胤千算万算也没料到自己会栽在这位一直“信任”的弟弟手中。
赵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