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海马汽车一年多,小鹏汽车终于可以“自力更生”。工商信息显示,3月19日,福迪汽车的股东方已变更为小鹏汽车汽车旗下公司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同时,股东备案信息显示,福迪汽车董事长、法人叶青,董事陈岩、沈振强、王殿武等均已退出,由小鹏汽车总裁夏珩担任福迪汽车监事,小鹏汽车副总裁担任执行董事。
这就意味着,小鹏汽车收购了福迪汽车,并由此获取了生产资质。
我们不妨看下小鹏汽车现有的产品。已经投入到市场的是小鹏G3,该车型于2018年底上市,且由海马汽车代工生产;即将投入到市场的是小鹏P7,据悉该车将于4月15日上市,此前有消息称小鹏P7继续由海马汽车代工生产,不过即便如此,当小鹏汽车获取了生产资质后,被代工之路估计会很快结束。
这么说来,小鹏汽车获取了生产资质,对于海马汽车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据了解,海马汽车今年1月份的产量为630辆,而这630辆的产量,实则为小鹏汽车的产量。这就是说,海马汽车自家车子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如这么一个仅推出了几年的品牌。此外,海马汽车1月份的收益,估计绝大部分来自于代工之上了。
海马汽车年报预披露,其2019年年报将于2020年3月31日披露,预计年报业绩为净利润9000万元至1.3亿元,增长幅度为1.05倍至1.08倍,基本每股收益0.05元至0.08元。需注意的是,海马汽车现在处于披星戴帽的状态当中,所以,海马汽车必须要尽快扭亏为盈,才能摘帽,故而,海马汽车在去年做的一件“惊天动地”之事,就是卖房,并借此保壳。预计年报业绩净利润增长,全然归于卖房的功劳。
一方面,海马汽车不可能继续卖房来谋取净利润的增长,一方面,小鹏汽车自个儿获取了生产资质,如果双方合作不继续深化的话,那么海马汽车在代工上的收益将会大幅度降低。
事实上,海马汽车的难处不止于此。据了解,在小鹏G3上市的现场上,彼时还任海马汽车董事长一职的孙忠春就现身为其站台,这意味着海马汽车虽是代工,但对这样的合作颇为重视;几个月后,海马汽车董事长更换,景柱重回一线,在对未来的考量上,两位董事长的想法不同。当然了,孙忠春为小鹏汽车站台,本是海马汽车已然堕入困境,难以振奋。
总结:一家造车新势力,若要长远发展,不可能一直寻找代工为其生产;而一家传统车企,若要长远发展,也不可能只希望在代工上寻求效益。对于海马汽车来说,和小鹏汽车继续深化合作,是可行的,而另一方面也必须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之路,才不至于尴尬地处在这激烈竞争的时代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