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是纸上谈兵的庸才,诸葛亮真的看不出来吗?

2025-04-11 19:14:4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其实诸葛亮确实是没有看出来的,对于纸上谈兵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刘备一眼就看穿了马谡的诡计,可是诸葛亮作为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却迟迟都没有看出来,这其实就是由于诸葛亮,他虽然说善于出谋划策,但是还是非常的缺少实战经验的。

没有上过战场的他并不知道在战场之中打仗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状况,他作为一个谋士,更多的时候都是站在刘备的背后替他出谋划策的,所以说在面对马谡的时候他并没有完全的看出他,而且满意他这个人就是口才也是相当的好。


在当时看论起兵时来的时候可以说是说的头头是道,那诸葛亮很快就被他的才华所折服,认为他也是一个十分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可是却不知道,不过这是纸上谈兵而已。再加上他个人的口才了得,所以说诸葛亮对他的印象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由于有着一个非常好的印象,所以说在他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的时候,诸葛亮也会相对来说更加的去关注一点。

而刘备之所以能够很快的识破纸上谈兵这样的一个事情,是由于他的大半辈子其实都是在战争之中度过的,实战经验相对来说更加的丰富一点,在战争之上见识过太多的人,所以使得他听了马谡说的话之后就能够迅速的判断出来他到底是否是一个军事人才。而诸葛亮还没有看出来,最终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将马谡当成自己的知己。

回答2: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马谡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马谡兄弟都有才华和名气,并称为“马氏五常”。

马谡最初是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但是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嘱咐诸葛亮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担任参军,并且时常接见他一起谈论军事谋略,从白天直到黑夜。结果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马谡担任镇守街亭的将领,然而失掉街亭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马谡也因此被诸葛亮挥泪斩首。

那么既然刘备都看出来马谡只是纸上谈兵的庸才,诸葛亮却看不出来呢?刘备带兵打仗多年,精通军事,而诸葛亮在军事方面却是远远不如刘备,自然在军事方面识别人才不够准确,不过诸葛亮重用马谡,也实属无奈,因为等到诸葛亮北伐时,整个蜀国已经没了多少人才,就只还剩下赵云比较勇猛,其他将领都去世了。

平时马谡跟诸葛亮关系比较亲近,而且马谡口才好,能言善辩,所以给诸葛亮的印象也很好,诸葛亮一直觉得马谡有大才,所以一直很欣赏他,没有看出来他是纸上谈兵的庸才。

回答3:

其实诸葛亮是可以考出来的,只不过想给他一次机会罢了。

回答4:

应该是没哟看出来的,马谡口才好,能言善辩,所以诸葛亮对他的印象一直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