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临潼县晏寨乡西杨村最早发现兵马俑材料,临潼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将村民们收集的陶器残片加以拼合,出乎意料的粘对出三座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陶塑人像。
这则消息一经报道后,马上引起了轰动,国家文物局委派陕西省组织始皇陵秦俑坑考古队对兵马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4个大型的兵马俑坑,获得陶俑8000余件、大型彩绘铜车马两乘以及数以万计的青铜兵器等。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修复兵马俑:
1、1998年7月至1999年1月,一支联合考古队对K9801陪葬坑进行了试发掘。这个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南部的内外城之间,距离秦始皇陵现在的封土约200米。当时出土了大量石质铠甲和石胄。
2、石铠甲坑也是秦始皇帝陵相关考古发掘中第一次有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直接参与,刘江卫正在这支考古队当中。他和同伴们给出土的甲片挨个拍照、编号,发现石铠甲中大部分是札甲,也有做工精致的“鱼鳞甲”,应该是高级将领所穿。
3、刘江卫说,做修复保护工作的人就要耐得住寂寞,“我们面对的是已经很脆弱的文物,就如医生面对得了重病的病人一样,来不得一点马虎,操作上任何细小的失误,极有可能导致的是非常大的损失。
4、枯燥是相对的,每一块残损的陶片背后、每一件文物被修复,总能发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有时也会带来惊喜。刘江卫也总能从每一次的修复工作中找到乐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兵马俑 中国新闻网—秦始皇陵兵马俑如何修复?文物医生揭秘背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