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2025-04-08 06:35: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较快

世界银行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排名显示,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及经济体中,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国际平均水平。

一个明显的数据就是,国家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从5%涨到10%,日本用了35年,意大利用了至少100年,而我国只用了短短30年。

这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老龄化国家。

2、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低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这么快,原因之一就是出生率的降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进入21世纪,更是一直保持和发达国家一样低的出生率

而随着国家的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死亡率就一直保持平稳,现在我国的国民预期寿命在不断提高,已经达到76岁。

3、与人口老龄化伴随而来的,是相关的三大趋势

与老龄化相伴,我国人口结构还面临着三个趋势。

(1)第一个趋势是工资上涨很快

我国劳动人民的工资水平从1984年到2015年都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背后的原因之一老龄化加剧,适龄劳动人口的有了缺口,所以人工成本不断提高。

(2)第二个趋势是教育水平显著上升

从1982年到2015年,得益于义务教务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我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本科以上毕业人口每年达到700万,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与此同时,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年限缩短了。

以前18岁就能出去工作的人,现在18岁正在进入大学学习,22岁毕业也许还要报考研究生或者参加其他学习。

所以,教育水平的提高背后是受教育的时间的增多,相应的参加劳动的时间就会减少。

(3)第三个趋势是人口预期寿命显著提

国民的预期寿命已达到76岁。

现在的老年人比以前更健康、长寿,但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养老负担。

尤其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妻可能要给四个老年人养老,这对家庭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后果

1、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升。

1953年,平均100个劳动力养7.4个老年人。

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据达到了14.4。

基本翻了一番,而且养老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2、人口流动加剧了省份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结构失衡

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省份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结构失衡也在加重。

由于适龄劳动力向发达沿海城市的迁移,内陆及农村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这些内陆城市劳动力缺失,需要养的老年人却越来越多,财政亏空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

3、老龄化加重了政府和家庭在健康医疗上的负担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家庭、政府为老年人在医疗健康方面支付的费用越来越高。

老年人有很多常见的健康问题,比如日常的行为障碍,身体部分或全部失能,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还有如阿兹海默症等老年病,这些健康问题的治疗以及管理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和精力。

4、老龄化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

现有劳动力的养老负担越来越大。

他们不仅要给自家的老人养老,还需要缴纳社保养活其他的老人。

这样对于自身,他们可自由支配的财产和时间就越来越少。

劳动时间的减少,又推高了劳动成本的提升。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社会步入老年化,会带来方方面面的问题,具体可以参考日本,严峻的现实使得我国不得不拿出各方面的应对措施。

1、二孩政策

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改变了计划生育政策,所有夫妇均可生育两个孩子,旨在通过提高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

2、延长人口红利

一是推行灵活退休年龄制度,通过延长工作年限来增加劳动力。

二是重视重视职业教育

虽然我国国民的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存在着教育过度的问题。

有的政府行政岗位竟然要求博士学问,这显然是没必要的,而另一方面是企业提高高薪却招不到合适的产业工人。

过度教育不仅浪费个人的青春,也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