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句出自后晋张昭远、贾纬等编写的《旧唐书》。指的是唐朝有名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历史时期,是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他统治期间,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力、经济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人人都比较富裕,很少有吃不饱肚子的人,因此一度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况。
唐朝为什么会有贞观之治的出现之一
李世明是我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明君,更是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身为君主,他有察纳雅言、包容群臣的胸襟。更主要的是,由于他丰功伟绩让大唐帝国成为了史上一座高峰,大唐也成为世人心中所向住的世界。人们在回顾大唐的卓越成就时,总不会忘了 在政治上的贡献。李世民首先十分地爱才惜才,他在位期间,广贤纳士,有德有贤的能人异士在他的统治之下,都能受到较好的优待,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
唐朝为什么会有贞观之治的出现之二
此外,李世民对于科举制也进行了调整,他在位期间,爱护百姓和寒门学子,不允许有贪污舞弊的事件发生。好的科举制度,出现了大批闻人异士、也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拔下层的人才,为许许多多出身寒门的人提供了升迁为官的道路,因此保证了整个朝廷能够有充足的人才,也为各种决策的制定与推行提供了最好的基础。
唐朝为什么会有贞观之治的出现之三
随着年龄的加大,虽然李世民和历史上的很多君主在晚年时都有一定的趋于闭目塞听之感,但他还是在多数时间内能够充分地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做出较好的相应的对策,也成就了和魏征的许多“相爱相杀”的故事。同时李世民在位期间重视农田水利,且在廉政等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比较有名的就是魏征,再加上强大的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百姓大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