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作品一:《魔椅》
陈大超:
“B市领导动用了警方的力量,把海关关长的位子严密看管起来,请了多所大学里的教授进行科学研究,试图从政治上,经济上,物理上,化学上,地理学上,历史学上,社会学上,多角度、全面来剖析这位子的秘密,使有关方面了解这位子的可怕之处,为什么任你再好的人,坐到这位子上就会变坏。”读到这里,让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是呀,为什么那么好的人一坐上这个位子就会变成腐败分子呢?“秘密”就在这个位子上呀。这个位子的秘密还用得着剖析吗?权力导致腐败,这是不争的铁律。但作者这样说,却是故意在强化这一点,是把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点上。作者的矛头所指,是再明白不过和了。作品结尾处说到要对研究结果“保密”,那只是一种艺术的调侃啊。呵,凌鼎年的这个小说很机智。
刘勇:
奇怪、奇怪,太令人奇怪,呵呵。是凌老师开头吸引读者的一个好点。全文通过揭露社会上一些见怪不怪的事情,让人们感到了一种灵魂里的沙漠,反映了社会里的腐败的滋生。通过人物的叙说,点到了社会的一面。我们从文重也感到了一种的责任,一种对后世反腐败的惊世。全文立意深刻。结构紧凑,娓娓到来,另人拍案惊奇。
也同意楼主所说:“作品结尾处说到要对研究结果‘保密’,那只是一种艺术的调侃啊。呵,凌鼎年的这个小说很机智。”
亦农:
小小说之所以是小小说,关键在于它的味道。凌老师只所以成为凌老师,关键在于他的写小小说的功力!
慢慢地读从头至尾读凌老师的《魔椅》,竟经历一次如此奢华的文学审美享受。
首先,凌老师为我们讲一个故事,很平静,甚至有些其貌不扬。就在我们情绪要放松的时候,峰回路转,“W调查员的与众不同的调查结论”使我们的思维发生转变,使我们重新调动兴趣,想看一看凌老师究竟希望在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会讲出些什么与众不同来。这时候,不想往下看都不行了,我们有种预感,凌老师会给我们一个重磅的“炸弹”,炸开我们平常的思维神经,“从政治上,经济上,物理上,化学上,地理学上,历史学上,社会学上,多角度、全面来剖析这位子的秘密,使有关方面了解这位子的可怕之处,为什么任你再好的人,坐到这位子上就会变坏。”凌老师仍旧不紧不慢的叙述,但我们分明已经感到要抓住这个故事的秘密了!我们很激动,有所悟,而又非所悟,这是我们阅读欲望被调到了顶端,非要读下去不可,然而,情节到此突然止住了,只有如下短短的文字——
“据最最最绝密的消息透露,教授们的研究已经出来,那研究报告厚达444页,但因为涉及到保密,也就只能写到这里,读者诸君,抱歉了!”
我们长出一口气,仿佛已经悟以了什么,但又觉得,自己所悟到的,一定是太浅了。一定还有更深更厚的东西在等我们去悟呢,于是,决心再从头读一边。
我这里如此细述自己的阅读感受,只是想说明,一篇真正好的小小说,带给读者的是何等至真至美的阅读享受!
徐社文:
小小说表现了大主题,凌老师许多作品都如此。我在机关对《魔椅》中的描述很有体会。一个不错的干部为什么坐上这把交椅都变坏呢,当然不能怪椅子。关键是我们选谁坐椅子,以及坐上椅子之后怎样才能不着魔。作品最后以一种嘲讽的口吻写出了B市领导解决问题的办法“动用了警方的力量,把海关关长的位子严密看管起来,请了多所大学里的教授进行科学研究,试图从政治上,经济上,物理上,化学上,地理学上,历史学上,社会学上,多角度、全面来剖析这位子的秘密,使有关方面了解这位子的可怕之处,为什么任你再好的人,坐到这位子上就会变坏。”这难道真是办法吗,这正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
风无影:
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流风所至,这椅子必定有古怪。凌老师立意明确,众研究人员结论当不难猜到,但也有可能会有意外,因此,在此特设有奖竞猜,猜中凌老师发奖,奖品长岛咖啡一壶。
邹汉龙:
“魔椅”是这篇微型小说的关键词,也是小说展开写作的串联道具。
从这篇小说的题材和情节来看,小说的主题是单一的。作者紧紧抓住与魔椅有关的事件——坐在这个位子上的关长都出了问题,进行主题的深化,使这单一的立意构成了对读者的审美刺激。
邹汉龙:
透过魔椅这个道具,那些为官者真的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内心的龌龊处了。
邹汉龙:
其实魔椅也是一个意象来的,它蕴藉了一些黑暗的为官之道,是作者强烈抨击的集中点
太仓一粟:
凌老师的作品让我想起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画龙点睛。在开篇之后不动声色地绘制着龙的身体,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情节直线行进一段后,山峰陡起,妙笔点睛,彰显精警立意。而作品文学价值以外的社会意义,我想应是心照要比直白好,正如本文所呈现的那样。
石上流:
凌鼎年老师的这篇小说,写的是官场腐败问题。我个人认为,此类小说并不好写,因为不太容易出新。而凌老师却能别出心裁,不落窠臼,靠机智的行文,让读者在表层的阅读快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深层次的思考。
整篇文章简洁流畅,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冷幽默。可以这样说吧,这不是一篇快餐式的小小说,而是一件值得反复玩味的艺术品。
邵孤城:
反腐倡廉题材的作品见得多了,光是火暴荧屏的电视剧也已经足够我们对那些腐败分子习以为常了,除了深恶痛绝,能够引起我们进行深层次思索的作品似乎却不多见。当然,小说只能提出问题,无法解决问题,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腐败已经是生长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一颗毒瘤,我们无法希望依靠一部作品,就把这颗毒瘤切除,但是,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其价值更在于它揭示和披露这种想象,从而引起大家的警惕。和同类题材相比,《魔椅》显得要精干得多,甚至短得让人有些意犹未尽,然而这正是微型小说的魅力,以极短的篇幅抛出问题,留下悬念供人回味,引人深思。我喜欢凌鼎年先生的这篇作品,作品开篇就一鸣惊人,“奇怪、奇怪,太令人奇怪了,或者说吃惊、吃惊,太令人吃惊了”勾起了读者阅读的无限兴趣,而三任关长的相继倒台又让人浮想联翩,随后作者并没有落入俗套去详细描写他们具体的腐败细节,而是通过调查员的一个个假设“引诱”读者进入作家对这类问题的思考——女人、金钱、境外黑势力——这些催生腐败的温床是不是使他们身陷囹圄的真正原因呢?凌鼎年的机智就在这里,他没有简单说“是”或者“不是”,而是随后借W调查员之口抛出了独家怪论,当然,一把椅子能够催生腐败,的确够荒诞的,但是这把椅子背后的深层含义,读者恐怕也是心知肚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果说“女人、金钱、境外黑势力”等等是催生腐败的“外因”的话,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位子观”才是使腐败升级的“内因”,这才是真正的罪魁。凌鼎年的聪明还在于,他没有把“位子观”简单定义成是腐败的根源,虽然作品的主题在此不言而喻,但是作家并没有妄下结论,那份最终位能揭晓的报告一来为整篇小说留下悬念,但更重要的恐怕在于提醒读者——腐败的问题很复杂,绝不是这样容易盖棺论定的。《魔椅》这篇小说我是第一次读到,我曾经认为凌鼎年先生在小小说领域四面开花,尝试多种题材创作,但这类题材并未能够创作出特别让人叫好的作品来,我因此也希望凌先生回归到其擅长的传统文化题材上来,但看完这篇荒诞作品,看来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观点了,因为这篇作品写得的确太棒了,正是基于凌鼎年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他才能创作出如此思想深度的作品来。
水中鸟:
官场题材是现在小说界写得挺多的一类题材,要别出心裁的确不易!凌老师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看似调查的很仔细,但更多的是列出很多的材料让读者去进行填补。
我个人认为,“魔椅”之所以有魔力,最终还是我们社会赋予它的,社会的力量有多大?我想不用说,大家都会明白!
木子玉林:
读完魔椅,大悟,原来小小说可以这么写。
就这篇小小说的内容来说,写个中篇或是短篇都可以,偏偏凌老师把这个大容量的故事写成了小小说。
这篇小小说结构十分简洁,不再叙述三任关长怎么倒的过程,而直接用三个调查员的调查结论,来叙述故事。其实,这就是“魔椅”的底了,故事看似结束了,作者却陡转一笔,用W调查员的不同结论,把故事推向高潮。
小小说的结尾,作者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没有悬念的悬念,干净、利索,不再多说一句废话。
雪弟:
采用夸张的手法,把情节推向极致,这是小小说走向成功的一种方式。此篇也不例外。
影子的影子:
这篇作品应了一句话: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使者回到从前:
幽默和讽刺配合的相当好
以调侃的笔调叙述着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权力膨胀,私欲膨胀,漠视法律
杨先碧:
我一向是尊敬凌鼎年老师的,因为他不但小小说写得好,而且热衷于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华文小小说的发展。凌老师对我的帮助也很大,经常关心我的进步,可惜我这个学生最近没有进步,反倒退步了不少。
不过对凌老师这篇小小说我却不是很推崇。首先声明,我是喜欢这篇文章的,但不喜欢它以小小说的“名头”出现。如果这篇文章作为“小品文”发表,我觉得不错。但是我一直以为,小小说终究是小说家族的一员,不是散文、随笔或者小品文。小小说应该像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一样,首先得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可是我在《魔椅》中找不到一个具体的人物,大概只有一个抽象的人物:腐败分子。《魔椅》中还找不到小说赖以生存的法宝:细节描写,整篇文章的线条有点粗,作为“故事”来读也很有意义,就是觉得作为小小说有些别扭。
我冒昧地以为,如果把《魔椅》写成一篇小小说,可以出现一个人物,比如某个调查人员,或者某个科员,以这个人物来带动情节的发展,以这个并非主角的人物来刻画隐含的主角:腐败分子。如果有了人物,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就有了依托,小小说就变得更有看头了。
凌鼎年:
你读得认真,评得也很坦率,你的一家之言我会认真考虑。
邵孤城:
我个人不同意阿碧老师的这个观点,我觉得小小说完全可以包容更多东西,而不必受太多约束。我们对待文学理论也要一分为二来看。
金波:
我个人也认为,凌老师的这篇作品,不能代表他的最好水平。如果当小小说读,既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很好的情节,节奏也仓促。还是当一个讽刺小品吧,它肯定是一篇好小品文。小小说应该避免小品文化。凌老师您以为呢?
刘靖安:
最根结底,他们的腐败,还是人吧,结果反其道而写之,写到那个位子上了,构思妙。
使者回到从前:
独裁的位置是腐败的温床
如果法律能更加完善……
郭学荣:
看了凌老师的《魔椅》不禁拍案叫绝。小说构思奇巧,从一个新巧的角度揭示干部腐败变质的原因,可谓独辟蹊径,别具匠心。它可以说是当代揭露腐败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令人深思。金钱美女都是表面现象,屁股下的交椅,手中的权力才是根源。令人深思的是屁股下的交椅是魔椅,这就使它具有了深广的内涵,这就使它具有了象征意义。其深广的内容不亚于一个长篇。
宋新华:
《魔椅》的启示:
海关关长赵、钱、孙、李……面对金钱、美女,一个个纷纷落马,他们在没上任之前,可都是表现良好,有过光辉灿烂的昨天呀!
A、B、C三位调查员,调查报告的结论都只是看到了腐败的表面现象,这正如观赏一幅裸体艺术画,有人看了想入非非,最后可能走上了犯罪道路,有人却欣赏到了艺术的美。美女、金钱……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不应该成为关长腐败、堕落的理由。
关长的椅子,真的被人施了魔法产生了让人堕落、腐败的魔力吗?非也。
小说的结尾,写到教授已经研究出来了,但因为涉及到保密……有什么可保密呢?明眼人谁都明白——地球人都知道,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要想铲除腐败的温床,光喊喊口号是不行的,有关部门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立即行动起来!古谚:说得一万,不如行得一尺。如是而已。
刘靖安:
以下是引用使者回到从前的发言:
【独裁的位置是腐败的温床
如果法律能更加完善……】
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吧!位置只是一个条件!
水中鸟:
小生以为:是我们的社会赋予椅子魔力,使它具有“引人向魔”的力量。
国家赋予官权力,糖衣炮弹是攻破权力的上品!
刘靖安:
以下是引用金波的发言:
【我个人也认为,凌老师的这篇作品,不能代表他的最好水平。如果当小小说读,既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很好的情节,节奏也仓促。还是当一个讽刺小品吧,它肯定是一篇好小品文。小小说应该避免小品文化。凌老师您以为呢?】
也许是对小说的传统认识吧,我同意金波老兄的观点。不过,这算不算一种创新形式的尝试呢?也许,我们不应该太死板了,应该各不同角度多尝试一下
江南:
这篇1000余字的小小说,其实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沉在下面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
邹汉龙:
这篇小小说的结尾也是挺有意思的。他故意在最后还故弄玄虚地把原因说成是“机密”,这中间包含着多少讽刺的成分啊!
如诗儿:
椅不“魔”,是人被“魔鬼”缠住。所谓的魔鬼就是:金钱、女人。
最后作者用“444”的谐音,为被魔鬼缠身的人,判了死刑。
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一个字“妙”。
贺鹏:
我以为这篇小说好就好在不是写表面的腐败问题,而是写出了腐败的深层次问题——那把着了魔的椅子。用一千多字写出了足可以让全社会思考的大主题。
太仓一粟:
文道结合固然没错,可某些朋友把"道"说得过多了,我们来这里不是讨论如何进行思想教育,而是讨论什么是文学的美。
永康:
这篇小说发人深省!
马新亭:
凌老师的这篇小小说信息量非常大,从多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人欲望的优点和劣势。欲望是一把又双刃剑,能使人成功,也能使人坠毁。
邹汉龙:
或者我们可以拿眼下很流行的反腐小说做些比较,看在取材和创作角度等方面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啊!
使者回到从前:
以下是引用邹汉龙的发言:
【或者我们可以拿眼下很流行的反腐小说做些比较,看在取材和创作角度等方面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啊!】
重复啊重复
反腐小说重复太多了
老竹:
魔椅是小品式的东西,表象的东西多,说教的东西多,对人的刻画少,情节和细节也少,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至少不能说是成功的小说作品。
题目和内容有脱节,魔椅这题目很有吸引力,但是应该是具象的椅子,魔可以是象征的,椅一定是具体的,这才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在这里魔椅却是抽象的象征,魔椅象征权利似乎有些牵强,过去,交椅是权利的象征,代名词,这里,魔椅又是交椅的象征,容易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
使者回到从前:
魔椅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罢了
他的作用只是一个道具
延伸出文章的主题
邹汉龙:
正是因为反腐败的小说太多了,我们更应当思考一下小小说在反映腐败主题的时候该做怎样的创新和改进,如何发挥小小说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啊。
刘勇:
文章的兴趣是对结构的叙述和对文章的精巧的处理。
平淡的主题是很难吸引读者的。
所以文章的题目和内容要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有个好的交代和让读者狠狠的评说。
邹汉龙:
相比之下,大家是否觉得这篇作品的题目是不是更有吸引力呢?
燕子:
《魔椅》的遗憾:
我要说的是结尾,按照这篇小说的文风,连“乖乖龙的东”这种金氏风格都有,理当充满“诙谐与好奇”的,结尾也给我们预留了这么一个施展的空间,想想看,这么多学家去研究一个椅子,随便调侃调侃都可以有很多有趣的话出来……比如说,物理学家发现这个位子的材料有问题,应该是铁扶手,让人联想到手铐,从而减少犯罪;历史学家发现这个位子……
随便说说,站在读者的角度,我们一方面希望从小小说里面读到警醒,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从小小说里面读到有趣。
或者,就像腾格尔的《天堂》一样,初听比较憋闷,多听几次,效果就出来了……不过,除了少数几个人之外,又有几个人能有耐心地把一篇小小说读好几遍呢?
使者回到从前:
没错……魔椅这个题目的确很有趣
白保建:
《魔椅》:又是一篇构思奇巧的好作品。好吃的东西,吃了一个还想第二个,好看的作品,看了一遍,还要第二遍。魔椅不魔,作品魔,魔得荒诞,魔得离奇。哪家市委的调查员会得出W的结论?W调查员的脑子一定进水了。然,荒诞离奇的背后,却是艺术的真实。小说的生命力也就在此。
《魔椅》的主题是深刻而多义的,三任关长的下水根由,你说是金钱,他说是权力,我说是体制,可能还有别的,想去吧。
总观研讨凌鼎年老师今晚的三篇作品,构思新颖奇巧,主题深刻多义,情节引人入胜,语言凝练利索,意境耐人寻味,大手笔也!
玫瑰使者:
首先是题目起的好,比较醒目。现在是个物欲的社会,社会的监督机制又不健全。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很多时候钱和权是相通的。此作预意深刻,建议收进党校的课本中。(王培静)
白凡1:
魔椅是凌老师的又一篇杰作,一千多字揭示了官场腐败的一个普遍规律,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凌老师是小小说界的扛鼎之人,常常开创了小小说界之先河,他的武侠小小说集,科幻小小说集,推理断案小小说集,都弥补了小小说界的空白。再此,我向凌老师表示祝贺!祝愿他有更多的佳品问世。
李全:
看是荒唐,读来幽默、轻松,然而仔细一看,个中细节,又令人忍俊不禁。可是,只想想,现在官场中不是存在着这样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