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问题有哪些

2025-04-09 01:21: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常见幼儿心理问题:

1、抗拒入园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因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加上有些家长平时的溺爱或娇纵,对外交往过少,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等。这些都会使幼儿对入园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有些幼儿甚至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

2、孤独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部分幼儿有可能因为自小缺少玩伴而养成喜欢独处的习惯,不合群或拒绝接受其他孩子的亲近。

3、咬指甲

这可能是幼儿发泄内心紧张的一种方式,大多是因为父母或老师要求过高,对幼儿批评过多,态度粗暴所致,致使幼儿只好用咬指甲来减轻内心的压抑。经常咬指甲可使被啃咬的指甲短小变形,个别指甲有可能发生出血或感染。幼儿还有可能通过咬指甲造成细菌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而引起各种疾病。

4、任性

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难于克制自己。有些幼儿会因为某一件事情大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而采取极端任性的态度和动作。有些孩子活动时喜欢以“捣乱”“打人”来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关爱。

5、进食问题

主要表现为偏食、挑食、厌食以及进食行为异常。不良的进食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幼儿对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幼儿缺钙、贫血、免疫力低下而引发各种疾病。

6、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表现为在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好动,难以安静下来做好一件比较简单的事。

扩展资料:

幼儿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1、入园前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在新生入园前,可以适当地带上一两件幼儿喜欢的玩具去家访,并在家访时和幼儿投入地玩上一会儿,这会大大地增强家访的情感效应,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记住每个幼儿的姓名

幼儿每天来园时,教师都要大声而亲切地称呼他,这样可以大大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3、关注有心理困境的幼儿

对那些正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4、允许幼儿犯错误

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必需的阶段,因此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以成人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5、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个幼儿

这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

6、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

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相待。

7、与幼儿“亲密接触”

教师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让鼓励、微笑成为一种习惯。

8、以欣赏的眼光看幼儿

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让幼儿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

9、鼓励幼儿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让每个幼儿都能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0、不要在幼儿面前发火

发火是我们教育无能的表现,同时又会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利。

11、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