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渔人第二次去“世外桃源”时,为什么会找不到?

2025-04-06 13:18: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从原文来推断,因为原本渔人就答应桃源的人不会把秘密说出去,但渔人背弃了誓言,反而想带外人进去,所以他就再也找不到桃源了。这个有点像童话故事《七色鹿》。

而更深一点来看,是因为桃源本是虚构,是浊世之中一块净土,渔人本就是无意之中进去,而他也不是心中有净土之人,自然无法再进去,以免污了桃源。

这是陶渊明的虚构,是他对理想的寄托,渔人是指世俗贪婪之人,作者对这种人充满了讥讽之意,所以第二次渔人进不去,其实是作者有意安排。

回答2:

因为这根本就是作者陶渊明虚构出来的,这也是他心目中的桃花源,不想被世俗之人打扰。

回答3:

额。。要看你怎么想了。

按照原文来说、世外桃源其本身的意义就是远离世俗、纯净美好。渔人不守诺言的行为本身 已经偏离了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 保护那片净土不被世人打扰、让渔人扑个空 不是顺理成章的么?

而现实一点的原因就是 世外桃源 本身就是诗人虚构的啊。

回答4:

因为 桃花源是虚构的 表现了陶渊明对于和平的追求向往 对于战争的厌恶 寄托了陶渊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回答5:

把美的东西消失,唤醒人们去思考`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