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五水共治的作文,不要复制的。

2025-04-13 17:59:3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
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是一个大目标、大思路。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针,是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浙江是著名水乡,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环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可医治自来水,江水,河水等水流的污染问题。
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分三年、五年、七年三步。其中,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从文化的深度看,治水就是抓现代文明树新风。水,不仅是资源要素,也是文化元素,是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治水历来是兴国安邦的大事。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除水害、兴水利的治水史。水文化直接触及人们的灵魂,浸润着人们的心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智慧能力。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强调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如果大家切实从增强全社会的亲水、爱水、保水意识抓起,继而从日常节材、节电、节煤、节油、节粮的良好习惯做起,就一定能掀起一股节约、节俭的新风和正气。
从社会的角度看,治水就是抓平安稳定促和谐。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问题,直接关系平安稳定、关乎人水和谐。进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古往今来,听风声雨声读书声,看家事国事天下事,而治水从来都是江山社稷、国泰民安的大事、要紧事。浙江必须下定决心铁腕治水。社会政策要托底,治水工程必须要顶起,这是很重要的底线。
从生态的尺度看,治水就是抓绿色发展优环境。浙江“缺水”,有海岛地区资源性缺水制约,也有一些山区工程性缺水因素,但主要是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江南水乡没水喝”,根子就在过于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增长模式。面对青山依旧、绿水不再的尴尬,浙江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对浙江可持续发展的担当,围绕治水目标,把水质指标作为硬约束倒逼转型,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持续发展。
2014年1月10日-11日,全国浙商华北峰会、山东浙江商会成立十周年大会相继在济南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以及湖南、四川等地的浙商精英们欢聚一堂,探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浙商的发展方向和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浙江省副省长熊建平、浙江省经合办主任姚少平、副主任郑宪宏等鲁浙两地领导、专家共同出席。
在全国浙商华北峰会上,山东省浙江商会会长章鹏飞率领全国11家浙江商会联合发起成立了“省外浙商五水共治爱心基金”和“省外浙商五水共治协调联络中心”。浙商们用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2014年浙江提出的下决心让群众喝上放心水,让“可游泳的河”不再难觅的“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程中来。
山东省浙江商会会长章鹏飞表示,绿水青山是浙江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更是广大省外浙商对家乡永久的记忆和深深的眷恋。能为家乡的水境治理贡献一份力量,应该是每位浙商义不容辞的责任。章鹏飞说:“发出倡议简单,关键是要实实在在落地,我会从我自己的绍兴老家开始,用实际行动参与到‘五水共治’中来,我们也将在年前就行动起来。”
对浙商们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工程,浙江省经合办副郑宪宏表示,浙商们对家乡的号召很敏感,也响应的非常及时,并且落实的很到位。同时,在“浙商回归”的大氛围下,郑宪宏认为,这也不失为一种回归的新途径。“回归不仅仅是经济利益层面的,应该包含更深的责任回归,这样的回归扩大对‘回归’的理解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