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是确保光线分成两束以后,彼此有明确的相位差,否则,光的频率高达10 的14方Hz,根本无法观察。
郑州轻工业大学-2020级软件工程某学生
论双缝干涉实验的光为什么必须来自同一光源?
自古以来,人们就试图解释光是什么,到17世纪,研究光的反射、折射、成像等规律的几何光学基本确立。惠更斯等人在17世纪就提出了光的波动学说,认为光是以波的方式产生和传播的,但早期的波动理论缺乏数学基础,很不完善,没有得到重视。19世纪初,托马斯.杨发展了惠更斯的波动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干涉现象,并成功做出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为光的波动理论确定了实验基础。
在探讨双缝干涉实验的光为什么必须来自同一光源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光学。光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它是研究光的传播、光与相互作用 规律的一门学科。我们都知道光是电磁波大家族的成员,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400nm~~~760nm之间,正是它为我们带来了光明,也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发光二极管,LED霓虹灯等等,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光的本质是什么?是粒子,还是波?关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形成了两大派别,一个是以牛顿为代表的粒子说,一个是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两种学说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也没有分出胜负,最后由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从而揭示了光的本质。
按照光学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几个不同的分支,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现代光学。而几何光学在中学已经学习过,为了解双缝干涉实验,我们还需要了解波动光学。
波的特征是干涉和衍射,所以在波动光学我们从了解光的干射,光的衍射开始。光的干射与光的衍射证明光是一种波,那么是横波还是纵波?就需要看能否发生偏振现象。
什么是干涉现象?干涉现象是满足相干条件的两列波相遇时,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增强,一些地方震动始终减弱的现象。相干的条件是两波源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位差恒定。众所周知,光是电磁波,通常用电场强度矢量来表示光矢量,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相干条件是什么,那么相干光的概念就是满足相干条件的两束光的光矢量。
为什么普通光源会发光?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通常电子绕着电子核运行并处于基态,受外界的干扰后变成激发态,但是在较高的能级一般不稳定,就会向底能级跃迁。由于电子的跃迁是随机的不连续的,原子的发光则是断续的,每次发光仅形成一个有限长的波列,所以大量原子发光是由许多独立的,互不干涉的波列组成的,这些波列发出的光在空间中相遇,不满足干涉的条件,不能形成相干光。所以我们需要获得相干光,便采用波阵面分割法,或者振幅分割法。
由于来自同一光源的两束光,具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又取自同一波阵面,所以相位差等于零,满足相干光的三个条件,因此在实验装置前方放置一个接受屏,就能接收到干涉图样,这是典型的分波阵面法来获得相干光的方法。综上所述,这就是为什么双缝干涉实验的光必须来自同一光源原因。
2022/12/7
17:00
郑州轻工业大学---蒋逢春老师课堂所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