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速G70福银高速公路、国道312线贯穿全境,建设中的西平铁路在此设有长武站,对外交通便利。
清代,长武地处陕甘交界,设宜禄驿。同治八年(1869年),左宗棠率湘军西征,从西安至兰州重新扩修大车道。并沿途植树,设工役护路,古道状况得到改善。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增设驿、铺。行人驮贩车马日渐增多。至宣统二年(1911年),县内西兰大路屡经整修,通行车马。邻近各州县,均以大车道相连,冉店土桥经过加固、护修。亭口坡、打儿咀凿石拓宽,车能双轨,骑能并行。
民国初年,修筑简易公路,铺垫沙石路面,通行汽车。从而使长武地区大破封闭状态,市场经济发展。长武县城为关中通往平凉、固原、西峰、庆阳必经之枢纽、要冲。民国十三年(1924年),修改西安至兰州故道大车路。民国十七年(1928年),于右任著《陕西交通挈要》记,长武交通状况:由邠县至亭口之路,均与泾河并行,时即时离,亦与山脉并行。由亭口依泾河与黑水河之间山背北行,左右开豁,地质为黄土层。黑水河流,水宽五丈,深七八尺,有渡船,仅可渡人,车辆则由水浅处涉过。再入山道,北行为凹道,至冉店。人家三十户,多穴居。由此再二里,上凹道之坡,下至七里堡,即可入长武之宜山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再次扩修改建后,西安至兰州公路,全线通车,军旅商贸、行人车马频繁。沿途昔日渡口、坡坝、土桥、关隘遗址及驿站、铺司名称,仍历历在目,随处可见。
解放后,加强交通运输事业管理,恢复和修筑公路,改善道路条件,交通运输事业迅速发展。到1989年,县内有公路6条。其中国道、省道各1条,县乡公路4条。通车里程110.2公里。境内乡村道路113条。950公里。形成以县城区为中心,以西兰公路为主体,县乡公路为骨架的道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