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菇的生物学特性
平菇栽培范围广,技术简单。但是,要想获得高产必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根据其特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及时满足各个生长阶段所需的生活条件。具体内容如下:
(1)营养,碳源是平菇生长的重要营养源,它不仅是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也是重要的能源。栽培中常以玉米芯,棉籽皮,木屑作培养料。而氮源是平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缺的主要原料。一般利用麸皮、玉米面、豆饼等物质作氮素营养源。在选择培养料配方是要考虑碳氮比例,营养生长碳氮比20:1。出菇期40:1为好。
常用配方
棉籽壳95~98%,石膏1~3%,过磷酸钙1~2%。
棉籽壳60%,杂木屑20%,麸皮18%,尿素1%,糖1%。
玉米芯78%,棉籽壳17%,石膏2%,过磷酸钙1%,石灰2%。
注:生料时少加或不加氮及糖类;熟料多加营养成分增产。
(2)温度
平菇菌丝生长温度10~35℃,培养料超过33℃生长变慢,如果超过36℃时间长,则菌丝易变黄、老化,严重影响产量。原基分化5~20℃。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菌类,昼夜温度在10~12℃,对原基分化有促进作用,子实体发育7~22℃,以3~17℃最适合。
(3)湿度
平菇喜湿性菌类,生长发育所需水分绝大多数来自培养料。培养料含水量是决定出菇的主要因素。菌丝阶段培养料含水量60~70%,空气湿度70%。原基分化空气湿度85~95%;子实体肥厚、柔嫩。长时间湿度过大,则会使子实体停止生长或导致病害。
(4)空气
平菇发菌期间,二氧化碳浓度稍高有利于防止杂菌侵染。出菇期如果通风不良,容易形成菌盖小柄长,长畸形菇,严重时形成花柳叶状的畸形菇。
(5)光照
发菌阶段黑暗条件下,比强光照速度快40%。菌丝长满后,增加散射光刺激,促进原基分化,这样出菇整齐,数量多;相反出菇不齐,且影响产量。
(6)PH值
平菇喜欢偏酸环境生长,为防止代谢过程中PH值下降,配料时PH值偏碱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