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苹果缺素病?

2025-04-05 21:29: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苹果缺素病是指在苹果生长过程中的各类元素缺乏症,又因所缺元素的不同,表现为多种症状,以下几种较为常见。
(1)苹果小叶病症状苹果小叶病是缺锌所引起的病害。发病初期病枝节间短,发芽晚。叶片狭小细长,新的叶片浓淡不均或呈淡黄绿色,边缘上卷,质硬脆。有的枝条根本不能发叶,形成“光杆”或仅顶端生一叶簇,易早期脱落。病枝花芽少而小,花朵小而色淡,不易坐果;即使坐了果,果实也小且易畸形。金冠和元帅系品种较轻,国光、秦冠等受害重。发病规律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锌会影响植物氮素代谢,缺锌的树色氨酸减少。色氨酸是合成吲哚乙酸的原料,缺锌时吲哚乙酸减少,果树生长和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表现出小叶或簇叶症状,叶片发生黄化。苹果树缺锌主要与土壤有关,一般砂壤土含锌量较少,且易流失,碱性土壤中锌盐易转化为难溶解状态,不易被果树根系吸收。偏施磷肥的果园会加重缺锌症。而富含有机质和偏酸性的土壤很少缺锌。据河北省普查,大部分果产区普遍缺锌。防治方法①加强果园管理。
因地制宜地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搞好果园排灌设施,及时浇水和排水,防止干旱和水涝。②药剂防治。
在苹果树发芽前半月左右,全树喷3%~5%硫酸锌溶液,当年效果明显。或在苹果花后20天左右,喷0.2%硫酸锌和0.3%~0.5%尿素混合液,对减轻病害有显著效果。还可结合春、秋季施肥,在土壤中施锌,每株结果大树施0.5~1千克硫酸锌,施后翌年见效。
(2)苹果黄叶病症状苹果黄叶病是由缺铁引起的。果树缺铁后,新梢顶端幼叶先发病,初期叶肉变黄,叶脉两侧为绿色,叶片呈黄绿相间的网纹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黄化程度逐渐加重,全叶变为黄白色,进而叶缘枯焦,全叶干枯,提早脱落。幼苗发病也是从枝梢顶端的幼嫩部叶片开始,越往下的老叶发病越轻。发病规律黄叶病主要由树体铁素供应不足引起的。铁素对维持叶绿素的功能相当重要,因而缺铁素时叶片表现黄比。又因铁素不易转移,所以嫩叶表现黄化最为明显。树体缺铁素的原因,多由于土壤过碱或含有多量碳酸钙,使土壤中的铁素变为不溶性状态,植物无法吸收利用。同时生长在强碱性土壤中的苹果树,因其本身的生理机能失去平衡,铁素的运转和利用也受到抑制。尤其是在雨少的春季或干旱果园,会加重病情,与之相反,雨季则发生较轻。在土壤黏重、通气性差的果园,根吸收能力较弱,也易发生黄叶病。防治方法①选用抗性砧木。
在土壤偏碱性地区,注意选用适应当地条件的抗黄化和抗碱砧木。②加强果园肥水管理。
果园间作豆科绿肥,翻压绿肥,增施农家肥以改良土壤。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除应注意排水外,种植深根性绿肥,对于减轻黄叶病也有良好效果。③药剂防治。
在施用农家肥的同时,配合施用硫酸亚铁。先把硫酸亚铁溶于水,再与牛马粪或棉籽饼混合,开沟施人树冠周围土中。10年生左右的树每株约施硫酸亚铁0.5千克,施用1次效果可维持1~2年。在新梢加速生长期,在树上喷洒0.3%~0.5%硫酸亚铁溶液,每15天左右喷洒1次,连喷3次,有一定防治效果。还可在叶面喷施0.1%~0.2%螯合铁溶液(乙二胺四乙酸合铁),有显著疗效。
(3)苹果缩果病和芽枯病症状苹果缩果病主要表现在果实上,落花后至采收期均可发生,病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果,因发病早晚不同,可分为干斑和果肉木栓化两种类型。
①干斑型。
在落花后半月左右即可显现,开始发病时幼果表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斑;皮下果肉也呈水渍状,半透明,以后病部干缩凹陷,果实畸形,重病果变小或于干斑处开裂。②果肉木栓化型。
自落花后20天至采收前陆续出现。果肉发生水渍状病变,逐渐变为褐色呈海绵状。幼果期发病时果实变形,易早落。生长后期发病,果形变化不明显。着色病果着色较早,变暗红色。重病果果肉大部变褐色,不能食用。
芽枯病的芽在冬前即可在内部出现坏死组织,春天不能继续发育,最后造成“芽枯”;或者萌芽后迅速干枯死亡,新梢也随之回枯,后期在枯枝下可抽生一细枝,呈“丛枝状”;或者芽萌发后尚能生长,但以后生长停滞,节间短缩,在节上生出许多小而厚的叶片,呈“丛簇状”。
发病规律缩果病和芽枯病是由于硼素不足所致。山地果园缺硼现象较多;天气干旱将加剧缩果病的发生。苹果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需要硼素,而且硼素不能贮存于体内再运转到新生部分,因此,在果树生长期陆续表现缺硼症状。造成缺硼的因素相当复杂,当土壤pH低时,硼素变为水溶性,易被雨水淋洗流失。土壤中水溶性硼低于0.2毫克/千克时容易发生缺硼症。底土板结,根系发育不良,土壤含水量低,pH高时,限制硼的吸收利用,或遇高温干旱条件,妨碍硼素在树体内运行转移,也容易发生缺硼症。防治方法①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
因地制宜地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搞好果园排灌设施,及时浇水和排水,防止干旱和水涝。②土壤中施硼。
秋季或春季开花前,在树冠周围开环状沟或放射状沟,施入硼砂或硼酸,施用量按树冠大小而定,一般每株施硼砂50~350克,如施硼酸,用量应减少1/3,施后随即灌水,然后再覆土。土壤施硼有效期可达2~3年。③根外喷硼。
在开花前、花期、花后分别喷洒0.2%~0.4%硼砂溶液1次。
(4)苹果苦痘病和苹果蜜病症状
苦痘病一般在果实近成熟期始显症状。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出现颜色较深的圆斑,在着色果面呈暗红色,在绿色或黄绿色果面为浓绿色,多发生在果顶部和果肩的下半部,四周有深红或黄绿色晕圈。随后病部凹陷,表皮坏死,形成褐色陷斑,大小不等。重病果褐色陷斑多达几十处,布满果面。病部果皮以下组织坏死,褐色海绵状,呈半圆或圆锥形深入果肉内部。坏死细胞含大量淀粉粒,有苦味。
苹果蜜病又称水心病。病果外表与健果无异仔细观察可见果面有水渍状斑块,或者表面无任何异常,切开果实,可见果肉的某些部分变成透明状或称“玻璃状”。病果由于含酸量低,有醇积累,所以果肉比平常果更甜,但口味不正。发病规律果实中钙的含量低,则在成熟以后,细胞膜迅速分解失去作用,细胞的各种活动,如呼吸作用和某些酶的活性均加强,导致果实加速衰老变绵过程,发生缺钙症状。重修剪的树,营养生长过旺的树,初结果和结果少的树,以及过量施用氮肥和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防治方法①加强果园管理。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搞好果园排灌设施,及时浇水和排水,防止干旱和水涝。保持树势中等和生长发育均衡。②药剂防治。
在苹果谢花后30天左右,每15~20天喷1次0.4%~0.5%氯化钙或硝酸钙液,直至采果前1个月,效果较好。喷硝酸钙和硼砂混合液的效果优于单喷硝酸钙液,加用硼素可增强喷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