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七国之乱,晋朝八王之乱,为何朱元璋不吸取教训依然分封诸侯王呢?

朱元璋真的不害怕自己分封的诸侯王造反吗?
2025-04-14 02:29:5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朱元璋不但把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几乎杀光,还弹精竭虑地为自己的子孙将来治理国家想尽办法,为此,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一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想要以此来确保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


废除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丞相制度就是其中一项具体措施,除此之外,还设里甲、建卫所,还有一项同刘邦一样,那就是分封同姓王。“众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古今通谊,联何敢私,尚赖中外臣邻,相与维持,弼成政化,故兹诏示,咸使闻知。”这段文字就是朱元璋在《拟封诸王诏》中所说的,从中可见朱元璋分封同姓王的措施和目的。

朱元璋分封藩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防备边患。当时虽然大明朝已经建立,但元朝的残余势力并没有铲除干净。大元皇帝依然存在,元顺帝的继任者仍然在北部草原拥兵自重,对中原虎视耽耽。大元的承相纳哈出就在金山(在今内蒙古哲里木盟东境西辽河南岸)屯兵20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对于疑心颇重的朱元璋来说这是忍无可忍的。因此,戒严边境,防止蒙古骑兵的突袭就成了重中之重。

要防守边境,但猜疑心又让朱元璋不愿意把大量军队交给外姓武将,于是,他让几个能担重任的儿子到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据点上分别把守。朱元璋依照“西北辽远,非亲子弟不足以镇抚而捍外患”的准则,依次分封了9个藩王,让他们带领重兵前去边关戍守,他们分别是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肃王、辽王、庆王、宁王、谷王。朱元璋觉得这样做,一则能防止武将叛变祸国,让皇权不稳;二则可以“镇固边防”,保持中原的安定。

回答2:

不害怕,他把自己的亲人都杀了,还有什么不敢的,分封诸侯也是让他们为自己减轻负担。

回答3:

朱元璋大大削弱了诸侯的权利,还把一大批封王的功臣残杀殆尽。

回答4:

其实朱元璋也害怕这些分封的诸侯王会造反,所以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回答5:

其实对于当年的朱元璋来说,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这样才能保证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