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立体代料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2025-04-06 02:02: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季节安排及用料准备根据不同地域,春季栽培出耳应安排在出耳前两个月以外备料、制袋;秋季栽培出耳安排在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制袋,秋后栽培;根据栽培规模大小备齐棉籽皮、麸皮、石灰等。(2)拌料装袋配方①:棉籽壳93%,麸皮5%,石灰2%~3%,pH7~8(根据不同季节灭菌前);配方②:棉籽皮45%,木屑(0.3厘米以下)45%,麸皮8%,石灰1.5%~2%。具体做法:将棉籽皮用清水浸泡,捞出淋去多余水,将石灰用箩均匀筛入麸皮中,再与泡好的棉籽皮充分拌匀,使料水比达1∶1.4;拌好后装入15厘米×30厘米×0.04厘米高密度聚乙烯袋,要求装实,上下均匀,每袋装袋后重量为0.7千克(干料0.25千克/袋)左右。(3)灭菌接种高压灭菌2.5~4小时,常压100℃,保持16~24小时。如自备菌种需使用当地优秀段木当家菌株,在接种前10~15天培养好菌种。采用中低温型菌株,如有足够的养菌时间,采用袋口接种(一点接种),如距出耳时间接近,可采用折袋扎口,两面贴胶纸两点接种,如购进菌种需定做或购入适宜菌龄的菌种,随购随用。一点接种,每瓶栽培种可接50~80袋栽培袋,两点接种可接40~45袋栽培袋。接种后于培养室无光培养,温度20~24℃,空气相对湿度在55%~60%。(4)养菌为了提高产量,发好的菌袋要进行养菌处理,以充分积累营养,根据不同品种和季节养菌20~60天,养菌一定要在无光条件下,并加强通风。(5)棚架的搭建选通风、向阳、水源好、地面平整的地方,棚地面宽270厘米,中高180厘米,边高160厘米,搭架5层,每层高30厘米,每2米一档,可吊400袋,长度以栽培袋多少而定;棚外应有薄膜用于温度低时保温保湿,高温时防天然降雨过量;距棚顶100厘米高,用80%~95%一层遮阳网。有料袋栽香菇架可整理试用。(6)破口育耳养好菌的袋,春季平均气温回升到8℃以上,秋季平均温度降到18℃以下时,按每袋6~8个破V形口,口不能划大,总长不超过2厘米,深度0.2~0.3厘米,划好口及时将装用原扎口绳帮吊于架上。袋距20厘米,每棚内所吊装必须在1~2日内完成,同时加大空气相对湿度达88%~94%,持续5~7天,待划口处耳塞即将形成时进行间歇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88%~94%,直到耳芽形成到黄豆大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进入子实体管理阶段。(7)子实体生长期管理当耳芽长到黄豆大小时,将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3%~90%,人为增湿使耳片边沿始终呈湿润状态,直到五成熟时,再拉大湿差,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94%之间,可采用早晚喷水、中午断水,使耳片呈白天干边、夜晚生长状态,干干湿湿,直到采收。(8)采收、干制早春晚秋栽培出耳可待耳片连体,大量弹射孢子时采收,晚春、早秋、夏季育耳,可在耳片变薄或高温通风不良、耳片有其他真菌杂菌菌丝出现时,立即采收,采收前提前1天停水。选晴天早上采收,采收时,采大留小,尽量不要破坏培养基;采收后的木耳,立即摆在竹筛上晾晒;塞部向下,晒干后用塑料编织袋包装,外套透明袋防潮。(9)再潮耳管理首潮采收后停水2~3天,停水期间,每袋根据采收后袋体破坏情况,原出耳处袋体与培养基脱离与培养基带出受损的口穴,可在原口附近再划一V形口;外界气温较高时,育二潮耳每袋可均匀再加制3~4个V形口,以增大出耳密度、喷水增湿与首潮耳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