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板栗生产的发展历程如何?

2025-04-05 17:20:5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板栗的生产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生产恢复期,此阶段的时间跨度较长,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此期间板栗的生产几乎没有较大发展。例如1949年全国板栗产量不足3万吨,70年代平均产量仅为5万吨,到1982年总产量也仅为5.5万吨,30余年产量仅增加了不足3万吨,发展十分缓慢。第二个阶段为生产稳步提高期,从1983年到1993年,随着板栗良种选育及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全国板栗产量逐年显著提高,1983年全国产量为6.5万吨,1987年首次突破10万吨大关,到1993年已达到16.2万吨,10年间产量翻了将近2倍。第三个阶段为迅速发展期,从1994年至2005年,全国板栗总产量以每年12.8%的速度递增,2005总产量达到82.5万吨,为有史以来产量最高的年份,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由1996年的49.5%上升到2005年的73.1%,成为名副其实的产栗大国。
可以预计,随着板栗良种化及配套栽培措施的推广普及,以及更加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我国板栗产业将步入更加稳定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