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这个案列中,老人绝顶聪明地利用了动机理论中的认知评价理论。
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外部奖励的引入会导致总体动机水平的降低。如果我们给予一个从事自己感兴趣工作的人以外部奖励,会导致他对任务本身的兴趣降低。
由此可见,老人给了孩子25美分就是希望这个外部奖励能使孩子对玩耍本身的兴趣减低。同时每天减少金额明显产生了过度效应,让孩子玩耍的行为本质上发生了因果关系的变化,从对于玩耍能带来的快乐本质转变成玩耍能拿奖励的观念。最终当出现没有奖励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就放弃了玩耍的任务。
其中每天减少金额,也反映出老头对于强化理论的理解颇有感悟,厉害!
简单来说就是
1、首先孩子玩是出于内在的动机,觉得有趣。
2、老头给他们钱,让他们来玩就让孩子的内在动机转化为了外在动机,即把玩当做了得到金钱的手段方式。同时内在动机就减少了
3、钱少了,外在动机减少,内在动机也不够,所以就不来了
运用到学校教学的话还是要因人而异啦~ 重在根据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啦。。。。 如果你是老师的话,当然先得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心态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不要过分的强调外在的物质精神奖励之类的(当然偶尔也可以有了,要主要适度)
个人认为答得差不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