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业,报社等的一些问题

2025-04-08 13:05: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最近几年,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报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这些城市,报纸的种类和版面数量成倍增加,新闻的容量、时效和表现手法也有不少新的突破。但与此同时,报业竞争也愈演愈烈。一些新近面世的报纸在读者定位、报道内容上相互重叠,编排手法、版面风格上相互“克隆”,使同城竞争的报纸出现同质化倾向,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城竞争的报纸如何避免同质化,成为报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D%A 新闻同质化的表现 %D%A 1.新闻报道和版面内容的重叠和趋同。 %D%A 不同报纸对同一新闻事件或题材的相同报道,是报纸同质化的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据笔者统计,今年3、4月份,宁波的《东南商报》和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现代金报》用同一新闻事件作为头版头条或次头条的,就有25天。尤其是碰到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时,这种“撞车”现象更为明显,报道大都用了新华社的稿件或图片,因此内容几乎没有差异。另如,杭州市几家主要的都市类报纸,有段时间每个月要刊登五六条关于自杀方面的新闻,其中有一家早报在3月份就刊登了9条,给读者的印象是两三天就会看到一条有关此类的新闻。 2.编排手法和版面风格的重叠和趋同。 %D%A 在新闻编排上,不少都市类报纸采用大标题、大图片等相同方法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头版大都采用了封面式编排,即主要新闻用大黑体标题或大图片导读,次重要新闻用小黑体标题导读;报纸内页的编排方式都是用主要新闻的大标题压住整个版面。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读者阅读方便,但应当更富有变化。相同的编排方式只能带来相同的版面风格,给读者多报一面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