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后汉书·列传第六十》

2025-04-04 08:36: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郑太传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
司农郑众的曾孙.
年轻时有才略,灵帝末年,郑太知道天下会乱起来,暗暗地交结豪杰.
家里很富有,有田四百顷,但是经常还没有饭吃,名声很大,山东一带都知道他.
开始举为孝廉,三府征召,公车征,都不就.
大将军何进辅政后,征用名士,任郑公业为尚书侍郎,升侍御史.
何进准备诛杀宦官,想召并州牧董卓为帮手.
郑公业对何进道:“董卓强暴残忍,不讲义气,他的野心很大.
如果把朝政借予他,授予他大事,会大逞凶欲,危害朝廷.
您以亲德的重位,有辅导帝王主持国政的权威.
承意独断,诛除有罪,真不应假董卓的力量作为后援啊.
并且事久变生,殷鉴不远.”又为何进陈当务之急的几件事.
何进不能用,于是弃官走了.
对颍川人荀攸说“:何公不好辅佐啊.”何进不久被杀害,董卓果然作乱.
郑公业等与侍中伍琼、董卓长史何..共同说董卓,以袁绍为勃海太守,以发山东之谋.
义兵兴起,董卓召集公卿讨论,发大兵讨伐义兵,百官不敢违反董卓的意旨.
郑公业担心董卓兵多了,就会更加骄横,凶恶不易控制,独说:“治国在有德,不在于兵多.”董卓不高兴,说“:照你这样说,兵没有用吗?”郑公业害怕起来,于是言不由衷地 编了一套假话,对董卓说“:我不是说兵没有用,是说山东不足以用大兵而已.
如果不相信,可以为您大概说一说.
现在山东合谋,州郡连结,百姓团结一致,不可说不强盛.
然而自从光武以来,国家平安无事,老百姓生活富裕,对于战争久已淡忘了.
孔子说道:‘不教育人民战争,而使他们去战,这是抛弃人民.
’所以他们的人虽然多,不足以为害,这是一.
您出身西州,年轻即为国家的将帅,熟习军事,多次参加战斗,名震当世,人人害怕您,服从您,这是二.
张孟卓是东平的忠厚长者,眼睛也不乱看一眼.
孔公绪清谈高论,不偏不倚.
这些人都没有军事才能、打仗的经验,临阵决战,不是您的敌手.
这是三.
山东的人才,从来不勇敢.
没有孟贲那样的勇敢,庆忌那样的敏捷,没有聊城那样坚固的防守,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不可任以偏师,要求成功.
这是四.
即使有可任用的人,也是尊卑不分,国家的爵位不给他们,他们依恃人多,依恃力量,会各自独立不前,坐观成败,不肯同心协力,一起同进同退.
这是五.
关西各郡,大都熟习军事,近年以来,多次与羌作战,妇女还戴戟持矛,带弓负矢,何况以壮勇的军士,抵挡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呢!胜利是必然的.
这是六.
并且天下的强勇,老百姓所怕的,有并、凉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您拥有他们,作为爪牙,有如驱虎兕以赴犬羊,所向无敌.
这是七.
又您的将帅都是中表亲戚,是您的心腹,跟随很久,有恩有信,忠诚可任,智谋可恃.
以团结一致的部队,当散乱之敌,正如猛风扫枯叶.
这是八.
我们知道战争有三亡,用乱攻理的亡,用邪攻正的亡,用逆攻顺的亡.
现在您治国平正,讨灭宦官,忠义已立.
用此三德,对彼三亡,奉朝廷之命,讨伐有罪,哪一个胆敢抵御!这是九.
东州郑玄学问包括今古,北海邴原清廉正直,都是儒生所宗仰的,群士的楷模.
他们的各将,如果向郑玄、邴原询问计划,就能够知道哪个强,哪个弱.
从前燕、赵、齐、梁不是不强盛,终究被秦国灭亡;吴、楚七国不是兵不多,终究在荥阳被周亚夫打败.
何况现在德政昭彰,辅佐贤良,郑玄、邴原难道会赞成他们的谋划,制造叛乱,助长寇害吗?一定不会的.
这是十.
如果我所说的,有一点点可以采纳,就是不征兵以惊扰天下,使害怕征役的老百姓集合一起为非作歹.
不弃德恃众,自己亏损威重.”董卓才高兴了.
以郑公业为将军,使他统率各军讨击关东.
有人对董卓说“:郑公业智谋才略过人又与外寇结谋,现在给他军队,就是帮助了他的党羽,我认为是可怕的.”董卓于是收还了给郑公业的军队,任他为议郎.
董卓迁都长安,天下饥荒动乱,士大夫多不得活命.
但郑公业家里有余财,天天招引宾客大会作乐,他所救活的人很多.
他与何..、荀攸共同谋划诛杀董卓.
事情泄漏出去,何..等人被捕,郑公业则脱身自武关逃走,东归袁术.
袁术上奏任他为扬州刺史.
没有到任,在路上死了,年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