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当(?-619年),隋朝末年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人,隋末民变的起义领袖,瓦岗军名将。大业十二年(616年)在济阴郡(今山东定陶)起事,李密通过他的介绍见到翟让,加入瓦岗军。王伯当之后随李密大败隋朝官军张须陀、王世充,成为李密的心腹,封为琅琊郡公。李密杀死翟让时,兵士欲杀徐世勣,被王伯当喝令停止。翟让的旧部由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带领。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二月,王伯当进攻王世充时,先遭遇敌军,交战不利。王世充的士兵立即登城,总管鲁儒率军抵抗,王伯当收集兵卒再次进攻王世充,王世充大败。王伯当斩杀王世充的骁将费青奴,其部下士卒战死淹死的有一千余人。王世充从此闭门不战。魏公永平二年(618年)九月,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派王伯当守金墉城,结果李密大败,王伯当没有像单雄信、程咬金、秦叔宝一样,离开李密,而是和李密一起投靠关中的唐朝。王伯当被唐高祖封为左武卫将军,李密为光禄卿。李密不满,与王伯当密谋回中原投奔黎阳的徐世勣和襄城的张善相,重建瓦岗军,向唐高祖假称招抚余部。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廿九,唐高祖派贾闰甫、王伯当与李密同去。贾闰甫在华州知道李密的计划后,劝说李密停手,李密不听,还想杀死贾闰甫。王伯当为贾闰甫求情,贾闰甫得生,去往熊州。王伯当也认为李密会失败,但遭到李密拒绝后,依然跟随李密。腊月三十,李密占领桃林县(今河南灵宝)反唐,然后投奔张善相;右翊卫将军史万宝、行军总管盛彦师在熊耳山南设伏,王伯当、李密被杀。
王伯当(?-618) 隋末瓦岗军将领。籍贯、字号均不详,初于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北)率众起义,曾推荐李密于翟让,使得李密代替翟让成为了瓦岗起义军的首领。617年(炀帝杨广大业十三年)密称魏公,被封为琅琊公,密杀翟让后与徐世绩等分领其余众,后从李密入关(指今潼关以西)降唐,未几以反唐被杀。
演义中:外号勇三郎,瓦岗寨的神射手,曾一箭射死隋唐第九条好汉魏文通。对李密忠心耿耿,一直陪伴其左右,最后和李密一起被唐军射死于断密涧
历史原型: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王伯当守后方基地金墉城。不久,李密兵败,王伯当亦弃金墉城,与李密相会。李密决定降唐,害怕王伯当离他而去。王伯当表示愿意誓死相随。李密降唐后,因不被李渊重用,决定造反。王伯当苦劝不成,于是决定与李密共存亡。李密袭取桃林县后,欲投部将张善相,途中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王伯当俱死。
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有人推测他是辽东人(现在的辽宁)。这个推断是这样的,他的老师是李密,李密是辽东襄平人,而王伯当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跟在李密的身边了,古代人不像现在交通工具很发达,基本没什么大事不会跨省市乱逛,所以即使王伯当不是襄平人,大概跑不出辽东省去。
隋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