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情况请参考词条“圣井镇”。
圣井镇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西部,是章丘实现与济南零距离对接融合的最前沿。 “章丘八景”之首的“高耸危山圣井澄”坐落于镇内,并以“圣井”为镇名。全镇总面积52.61平方公里,下辖46个行政村,人口36700人。圣井镇交通条件优越,济王路、胶济铁路横贯东西,〇九公路、潘王路纵贯南北,规划建设了20条框架道路纵横交织,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该镇区位优势明显,地域宽满,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圣井人民,围绕建设“富而美的新圣井”这一宏伟目标,常规工作抓进度,阶段工作抓速度,重点工作抓力度,创新思路,扎实苦干,圣井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实力节节攀升。突出招商引资重中之重的地位,圣井高科技组团迅猛发展,目前已引进企业36家,总投资达到39.86亿元,形成了以蓝孚生物、生化药业等企业为主的生物制药产业板块,以津单幕墙、水利科技产业园、李福新材料等企业为主的新型材料产业板块,以志友集团、德士公司等企业为主的机械电子产业板块,产业集群优势凸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机械制造、锻打加工等中小企业群,圣井民营经济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落地提供充足的空间。现代化都市农业蓬勃兴起,培育出了大红鼓奶业、风船酿造、益龙饲料等一批农字号龙头企业;危山系列绿色食品已经通过专业认证,风船系列食品调料畅销全国。城镇建设高潮迭起,框架路、主干路、园区路、乡村路,构筑起新城区发展的框架;危山风景区古朴厚重,风景这边独好;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危山汉代兵马俑大大提高了危山风景区的知名度。
圣井的传说
圣井(又名圣泉),在章丘明水西南约10公里之危山北坡处。泉水清冽味甘,烹茶为饮甚佳。井泉北侧有十五六米见方的池泉,常年不涸。清道光《济南府志》记载:昔日有高僧在此建庙,名叫“圣泉寺”。旧时被列为章丘八大景之首,称为“危山圣井”。这里景色秀丽,林木葱郁。清朝邑人靳希孟曾赋《重游圣泉寺》诗赞曰:“一峰侧处一峰横,林木苍苍梵宇清。涧石多年丛细草,山僧少小不知名。经声罄韵空尘世,叠峰流泉列画屏”。
山上建有圣泉寺(又名:元音寺)、元音塔、讲经堂、玉皇阁等,每逢农历的三月三和八月八,当地人民都举办危山庙会。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说起圣井,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则小故事。
据说有这么三年,危山地区没落个雨点,土地干裂,颗粒不收。当地的老百姓别说吃饭遭遇饥荒,竟连喝水也困难了。
有一天夜里,村民们隐隐听见危山上传来叮叮当当的凿石声。好事者便跑到山上,看有没有人在凿石头,然却什么也没看到。再仔细一听,原来声音是从山壳里面传来的,好像还能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有一好事的村民问道:“里面的在干什么啊” ?没想到里面竟然传出一声应答:“凿井呐”。村民又问:“什么时候凿开啊?”里面又答:“等到扁担开花,铁牛上树。”村民们一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说:“是谁这么能忽悠啊?有谁会相信扁担能开花,铁牛会上树啊!”众人哈哈一笑,没人当真。
第二天正逢山后寨大集。一个村民买了一些干草,用扁担挑着回家,顺便给女儿买的一枝鲜花插在了扁担头上,就这样往回走。此时,有一个叫铁牛的小孩在危山上拾干柴。日近中午时分,便背起干柴往家走。当铁牛走到危山北坡一棵大树下的时候,忽然看到满树上的枯枝,于是,他就爬上了大树折枯枝。这时,铁牛的妈妈来寻找儿子回家吃午饭。她老远看见儿子在树上,就大声喊道:“铁牛,你上树干什么了,还不来家吃饭!”这时,担着干草回家的那村民也正好走到这棵大树下。恰在此时,危山的山坡上突然“哗啦”一声,开了一个大井洞。过路的村民们吓了一大跳,忽见一个和尚从井洞中窜了出来,自言是从天竺国来的僧人。因见危山人民遭受干旱之苦,动了恻隐之心,便遁潜入山中凿了此井洞。
正在众人诧异之际,就见天竺僧用禅杖指着洞口说:“此时不出水,更待何时?”话音刚落,只见一股清水自洞中喷涌而出。捧一口,甜如甘汁,清凉入脾。再寻那大和尚时,竟见他架一片祥云飘然而去。由是,老百姓把天竺僧人奉若神明,称为“圣僧”。那井也就叫做“圣井”,那井中之泉叫做“圣泉”。自此,圣井之水源源不断地流下山来。她不仅滋润着危山周围的土地,养育着当地的父老百姓,而且一直流到平陵城的护城河里,哺育了远古的龙山文化,繁荣着平陵城的经济。
此后,每逢农历的三月三和八月八,当地人民依旧举办危山庙会。远方信客也纷纷慕名而来,庙会时,山上山下,人群如织,一片欢腾景象,商来贾往络绎不绝。危山大寺内的“圣泉书院”里,更有无数文人墨客,或讲学探经,探奇揽胜;或吟诗作赋,挥毫泼墨。那情那景,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