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体(suPerconductor)是一种没有电阻的材料。超导体与普通导体有非常大的不同。由于没有电阻,电流通过超导体时,就没有能量的损失。利用超导体制成的导线可以降低电能的损耗,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但超导体作为磁体的应用却受到限制,因为强磁场会破坏物质的超导性,使它重新变成普通导体。
超导体的最大问题是需要非常低的温度。现在已经发现一些新的材料,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也能变成超导体。目前,科学工作者正在研制实用的超导体。
超导体(英文名:superconductor),又称为超导材料,指在某一温度下,电阻为零的导体。在实验中,若导体电阻的测量值低于10-25Ω,可以认为电阻为零。[1]
超导体不仅具有零电阻的特性,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完全抗磁性。
人类最初发现超导体是在1911年,这一年荷兰科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等人发现,汞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消失,呈超导状态。此后超导体的研究日趋深入,一方面,多种具有实用潜力的超导材料被发现,另一方面,对超导机理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
超导体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性应用,并且开展了一定的军事、商业应用,在通信领域可以作为光子晶体的缺陷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