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swot分析法对车辆工程专业进行分析

2025-04-07 21:19:4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这取决于你想要怎样的生活了,或者看重什么。实际上,按长辈们的意见,肯定是读研好,因为,按中国的传统观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多多终归是益善的。
可是,多就一定好?很多臭毛病的我,怎么没人夸我益善?只能是益达,至少可以除口臭。
任何事物都要辩证地看,麋鹿有美丽的犄角,可是在丛林里逃避捕杀而奔跑的时候,这些角会成为美丽负担。社会是一种竞争的生态,生态是有法则的,那就是弱肉强食,强者越强的马太。你们觉得是把角弯成好看有艺术气质的麋鹿,还是在现实的磨石上把角磨得锋利的
山羊,更能生存下去?
不要把镀金深深镀到心里去,金是重金属,是会使蛋白质变性的毒物。
说了这么多负面的,并不代表我不赞成读研。恰恰相反,我是非常支持读研的。只是希望不要盲目, 读研不是绝对的好,因为,人的手能握住的东西,终归是有限的,生活总是在取舍之间的。在你得到时,必然会失去。在这个考研与工作取舍之间的,就是时间与学历。
读研的好处:
1.你又可以有一定的真空期致力于学术了。本科生在社会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干扰,很难静心提升自己。但静水流深,研究生在导师的项目的推动下,可以进入一个快速成长通道,成为导师领域下的一枚优秀的研究人员。
2.项目需求,甲方会经常让去项目公司跟进协调项目进程,研究生因此提前接触各个公司,对以后的工作抉择很有好处。当然,也不绝对,比较深的研究项目时间比较长,有的研究生整个研究生时期也就能跟大半个项目,接触到的也就一个大公司和其它做配套的几个小公司。职业发展
真正创业的,都是极少数。北大的第二个卖猪肉的,更愿意给第一个卖猪肉的打工了。人都是有惰性和求稳定的。
硕士,博士,学历一纸证书,当不了饭吃,除非是饥荒的年代,也有吃的。人都是得打工赚钱吃饭的。博士在企业不好用,在公司实习时见了一些,要价很高所以必然委以重任,可是,现行的教育与企业还是脱离不少的,所以博士在企业做好技术担当的很少,因此博士比较尴尬。硕士在企业逐年增多,因为各高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逐年倒挂,清华大学去年的数据是本科生:研究生=0.68:1(数据来自QQ腾讯新闻弹出窗)北大,武大都差不多。
记得一次跟10级车二做交流时,有个研究生姐姐说,研究生会比本科生发展少些限制。当时我问她哪些方面时,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肯定是有的,资历像件衣服,方便落户,方便升职?肯定是存在的,可是,对于企业股东的利益是王道的企业,能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的人,才会被放在核心位置的,个人以为关键不是学历,还是能力吧。
感觉现在的研究生跟5~7年的本科生的时价差不多,而三年后的呢?这个算法有点复杂,matlab没学太好,模型构建不出来。Matalab大神根据这个初值和研究生的扩招比例,社会职位流动做个算法呗。
结论:裁判不给力,判断不出来
最终结论:
读不读研的抉择,建议交给内心的冲动。之前都没讲考研难度,因为个人觉得汽院考研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至少从我了解的我们09级车辆的结果来看,真想考的,认真准备的,都上了。考研的同学要坚定信心,09汽院接近400人,上了过一百的研究生,还是挺高的。要看你人生的兴奋点在哪里。如果不喜欢下车间看加工和夹具,不喜欢用软件做模拟分析,对工程上最基本的CATIA建模都不爱弄,建议还是别读研了,研究给不了你存在感,不快乐的人生,人性是扭曲的。
别为外在的逐利忽视内心的呐喊。心才是驱动你整个躯壳的发动机。
平心而论,我发现,很多人考研,因为恐惧。我们真是没有安全感的一代人。总在追逐,考完这个证,考那个证,总觉得不能比人少。入了这个组织入那个,不能脱离大队。工科的
思维是一种收敛的思维,真相永远只有一个,柯南永远只上小学一年级,所以工科人的想法
很简单,最多,最优就好。万一研究生以后非常有用呢,工作后很难读研了,还是先读个,至少不比人少什么,求稳定。
70年代的中国,流行吃皇粮(工职人员)的人最好,最稳定。舅父作为家中的唯一男子,吃上了皇粮,二伯父只是一个普通不为人瞧的小贩。一晃都到了五十好几,舅父还是稳定的一个月一千多,还是能稳定吃上饭,但也只能稳定地吃上饭了。外公病的时候为了不拖累他,服农药自杀了。而二伯父的金钱,早已只是数字游戏了。
有时候,平庸是最好的稳定。
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只有入棺的才能绝对稳定了。人活着的时候怎么可能绝对
稳定,没有浮沉?
遵从内心,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和擅长的工作,释放自己的能力,金钱和资本会尾随,因为你在兴趣点创造了价值。因为兴趣,所以深入,因为深入,所以核心,核心就能创造最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