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文昌阁向南,湖滨小岛上即知春亭,因岛上遍植桃柳,最早显春意,故得此名。站立亭中远眺近望,远、中、近景一览无遗,是观全园景色的最佳地点。岸边还有元朝宰相耶律楚材祠。再向南行,即可见全园最大的廓如亭,八角重檐,由内外三层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独具特色。该亭如一秤锤,压在十七孔桥东端,挑起桥西侧的重点景区南湖岛。廓如亭旁边有一铜牛,铸于1775年,是特有景观,青铜牛身下是石雕的海浪纹须弥座,表示镇水之意。
十七孔桥也是颐和园大名鼎鼎的景物,优美如长虹,横跨在昆明湖上。17个孔券乃体现“九重”之数,因为从中间的最大孔向两端数去都是九。栏杆柱头也和卢沟桥相似,雕着大小不
同、形态各异的石狮。桥西为湖中最大的岛屿南湖岛,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月波楼等建筑。主体建筑为北面假山上的涵虚堂,为当年皇帝观看水师演练之处。
从全湖来看,长长的西堤与从西堤岔出去的短堤将湖隔成三块,而分立其中的南湖岛、藻鉴堂和治镜阁岛,分别象征着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道教信仰中的不老仙境。从全园来看,南湖岛与万寿山佛香阁的位置在对景手法上呈一宾一主之姿。而西堤之外无限深远,借用园外西山淡抹的自然风光,给人开阔之感,确是景无边,意不尽。
西堤上著名的景色是仿西湖的苏堤六桥,这风格各异的六座桥,犹如彩练上的六颗明珠。堤上植树,桥上置亭,便于游览中休憩之用。乾隆和慈禧都很喜欢在此赏玩,慈禧还在此留有装扮渔家妇的照片。这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是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六桥从顶到券,形制各有异趣,座座美不胜收。
在造园艺术上,颐和园运用灵活自如的障景、点景、抑景、借景、漏景、对景、仿景、意景等丰富手法,既充分利用自然之美,又深得巧夺天工之妙。参观颐和园时,除了浏览各处景点和艺术品陈列外,园中的匾额和楹联也相当精彩。各处景点的题名无不有典,而充满诗情画意的楹联、题词既写景又寄意,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各处的题字和墨宝,除了乾隆、慈禧和光绪的御笔外,也都出自名家之手,不啻是一座书艺聚珍的园林。
因为皇家以“九”为尊,天为阳,地为阴,在数字里,奇数为阳,九是至阳之数,代表了天,也就代表了皇权。而十七孔桥不论从哪边数都是第九个孔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