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月初八,就算是过年了。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春节呢?
有一个这样的说法。
据说,古时节令很乱,人们掌握不了季节,种庄稼时什么时候下种拿不准,因此收成很不好,饭也吃不饱。天子叫祖乙,很伤脑筋,召集百官讨论为什么农民耕种总是掌握不准时节。
管节令的官阿衡说:“这是我们得罪了天神闹的。”
“那怎么办?”祖乙问。
“只有虔诚地祭祀上天,得到宽恕,才能变好。”
祖乙于是传喻全国设坛祭天。可闹腾了半天,节令还是照样混乱,农民还是不知道啥时候去下种。
这时定阳山下有个打柴采药为生的穷汉,名叫万年。
他见庄稼人无法种田,急在心头,知道是节令错了,琢磨如何去把握季节。一天,他打柴累了,躺在树下休息,看见树影随着太阳慢慢移动,心想:“制个日晷,把日影测出来,就知道每天长短,不就好定节令了吗?”于是,他制了一个日晷。
用这个办法一测,果然有效。
可是,一碰上阴雨天,太阳不露面,日晷就不灵了。
万年再去想了很多方案解决,还是不得其法
一天,他又去进山采药。渴了,到泉边喝水,见一个石板上的泉水有节奏地往下滴落着。他灵机一动:“用滴水法测时,不就可以补救日晷的不足了吗!”于是,制了一个五层的漏壶,和日晷并用。两者互相补充,他终于摸准了,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终于搞清了日月运行的规律。
万年于是去面见天子祖乙,陈述了这个道理。
祖乙觉得他说得很对,下令修了日月阁,建了晷台、漏壶亭,还派了20个童子专门服侍万年,由他进一步研究节令的规律。
万年进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终于得出结论:“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即太阳360天一个轮回,分四季,草木荣枯变化一轮,360日内还有12次月圆。
节令官阿衡见万年破译了日月运行规律,十分妒忌,担心天子重用万年取代自己,于是想杀了万年。他找了一个刺客,在夜深人静时去射死万年。谁知刺客箭法不准,一箭射在了万年的胳膊上。守卫日月阁的人见他倒地,急忙救起,并抓住了刺客。祖乙得知这个情况后大怒,将阿衡收监,亲自到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见天子来看自己,很受感动,将新的研究成果报告祖乙说:“申星追上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春来,开始新年。就请天子定个节名吧。”
祖乙听了,高兴地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好了”。
春节就是这么定下来的。
由于研究工作十分辛苦,结果万年年纪不大,头发眉毛胡须就全累白了。祖乙见状,下旨封他为“日月寿星”。万年去世后,人们便把春节称为年,以纪念万年。每逢过年节,挂上日月寿星图,焚香上供。
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春节,每年有数万人在春节前踏上返乡的旅途,只为了能和家人过春节。过春节,是“回家”。
家人团圆呀
传统文化,欢聚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