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一个人的行为,我们首先应该去了解这个人。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母亲,也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可以说,她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动荡的,她在世期间,授意签订过许多不平等条约,发动过戊戌政变,斩杀过戊戌变法六君子;也曾支持过义和团运动以抵抗列强,也曾推行过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一定程度支持“改革”。光绪三十四年(1980)病逝于中南海仪鸾殿,享年七十四岁。抛开政治问题,慈禧比较开明,她爱好接受西方的新鲜玩意,如照相、电灯、留声机等等当时非常时髦的东西她都接触过;但如果从政治来说,她又是非常顽固和保守的,这里不赘述。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慈禧和她的汽车。慈禧的那辆汽车,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因为她乐意接受西方新鲜玩意,又爱好游山玩水。但当时主要的代步工具还是大轿或马车,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就花了足足一万两白银购进这辆车作为礼物送给慈禧。慈禧初见车时,也是惊喜非常,因为车非常气派——拥有木质车厢、车轮,铜质车灯和实心轮胎。车厢上方撑有车篷,还在四角缀有丝穗,车厢内设有两排座位,前坐司机,后可坐两名乘客。
那么,慈禧为何会由喜转恶呢?中间发生了什么?关于这个,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第一个,是因为慈禧的皇家傲气。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车在设计时,是安排司机在前,乘客在后。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慈禧却为此深感不适。相传当她发现自己的马车夫坐在自己前面驾车,认为这不仅是平起平坐了,这简直是比她还尊贵,不由大发脾气,命令他跪着开车。但这样一来车辆就失去控制,险些发生车祸。慈禧不愿意司机坐在前面开车,但又无法改变,便对汽车失去了兴趣。
第二个,是这辆车“闯了祸”。慈禧得了新车,高兴的乘车游玩,所到之处,人们无不啧啧称奇,慈禧的虚荣心由此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她一高兴,就赏了司机御酒一杯,那时也还没人普及酒驾的危害,所以司机喝了酒,继续开车。但这就坏事了,司机酒量浅,可御赐的不喝不行。他晕晕乎乎发动汽车,一脚油门蹬到底,谁知道准备刹车时因为惯性又往前开了几米,撞到一个宫女。可怜那个宫女还没反应过来,就魂归西天了。慈禧下车一瞧,被这血腥场面也吓得够呛,一连做了好几天噩梦,从此再不愿坐车。
关于慈禧为什么不喜欢坐车,也许只有她本人最清楚。但不管怎么样,慈禧都可以说是晚清时期的弄潮儿了。虽然后世对她执政的表现毁誉参半,但单从生活来说,她实在是个精致的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也应当多方面的看待,毕竟存在于书本里的人物,也曾生动的存在过。
慈禧太后刚开始对汽车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因为她坐车的时候司机喝酒误事,出了车祸,所以吓到了她,对汽车产生了阴影。再加上司机坐在前面开车让她很不高兴,觉得这样显得不够尊重自己,所以后来对汽车就失去了兴趣。
慈禧太后是一个典型的顽固保守派。 她认为坐汽车的话,司机坐在她的正前方。显得地位比她还尊贵,所以不能接受坐汽车。
因为照相电灯她可以自己使用的,而汽车则需要有司机开,那司机如果坐着开,就必须和她平起平坐,她觉得这是对她尊贵身份的侮辱。
因为汽车是司机在前面,乘坐的人坐在后面。慈禧觉得你一个车夫怎么能够坐在我的前面。他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