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政权是先秦时期地区名和地方政权名。主要在今四川境内。东部为巴,西部为蜀。 据《华阳国志》所记,巴蜀地区的民族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族称,其中大部分是百濮支系。大量出土文物表明,巴蜀文化是与中原有别的另一民族文化。特别是其精致的青铜器,形制、纹饰均具地方特色,但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属于战国时期的兵器及古玺上,还发现两种与汉字不同且迄今未能释读的文字。 考古发现还表明,蜀地早在殷周时代已进入阶级社会。传说最早的蜀王是蚕丛氏,《先蜀记》有“蚕丛始居岷山石室中”的记载。岷山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华阳国志》还说:蚕丛“其目纵﹐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蚕丛之后的名王有杜宇,号望帝。建都于土壤肥沃的郫邑(今四川成都西北二十公里)和瞿上(今四川成都南十公里)。他“教民务农,……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晋时)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后有荆人鳖灵溯江水至郫,为望帝相,时蜀地大水,鳖灵决玉垒山以除水害,从江水分沱以减水势,为蜀中治水先驱。后望帝禅位鳖灵,是为开明帝。为开明王朝约始于公元前666年,建都成都。此后蜀渐强大,曾攻秦至其都城雍(今陕西凤翔南),又取南郑,东伐楚至兹方(今湖北松滋),“据巴蜀之地”,雄长巴蜀。 后巴、蜀相争,秦惠王于公元前316年派司马错﹑张仪率兵灭蜀。巴国传说中,以夷水(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巫蜒五氏族共举巴氏子务相为廪君的故事最着(见蛮)。廪君乘土船不沉,又射杀盐神,死后魂魄化为白虎。故其族有以人祠虎的习俗。巴约在战国时为楚所灭,楚在巴地建立巫郡。 秦在灭蜀之后,随即也灭掉建都江州(今重庆)的巴。后又从楚夺得大片巴地,建立巴郡。秦灭巴蜀,为进一步灭楚和统一六国准备了条件。
当然是真的,和三国时期的蜀国有很大不同:蜀国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蜀族在现今四川建立的国家,后被秦国所灭。
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
古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羌人的一个分支。蜀国不只拥有单独一个王朝,在秦灭蜀之前,蜀分别由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诸族统领。开明五世之前,蜀国的都城建于广都樊乡(即今天的双流县)。到了开明九世建都于成都。开明十二世时“五丁力士”开辟了石牛道,打通了从蜀至秦的信道。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时秦国灭掉了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灭蜀后,蜀人残部一支在王子安阳王带领下辗转南迁,最后到达交趾,在现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持续了一百多年。
被秦国所灭的六国是:齐 楚 燕 赵 韩 魏这六国,并没有叫蜀的国家,三国时期的“蜀”是指西蜀,并非蜀国。
“战国七雄”指我国东周后期七个强势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没有 蜀国
看看芈月传就知道了,秦始皇祖爷爷灭了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