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为何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白起说必败?

白起为何这样说?
2025-04-06 03:54:3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首先对于秦国来说,虽然秦国在长平之战当中取得了大胜利,杀了赵国45万的军队,但是秦国也因此损失了十几万的精锐部队,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场战役是一场惨胜,之后想要短时间内一口把赵国给吞下去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其次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虽然长平之战失败了,但是赵国国内的士气并没有散,并且还因为此次的失败而空前地团结在一起。所以面对如此团结的赵国,秦国可以说是不占有什么优势的,如果贸然的去攻打,有可能会把自己的有生力量都给打没,从而会让自己在后来的争夺当中陷入一个绝境的地步,毕竟还有其它的国家在虎视眈眈看着秦国。

不仅如此,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是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和秦国作斗争,但是如果秦国这次再去攻打赵国的时候,我相信旁边的楚魏也不会袖手旁观,因为他们也知道一旦赵国灭亡了以后,接下来等待他们的也是灭亡,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这就导致一旦秦国去攻打赵国,韩魏这两个国家肯定会尽全力去援助赵国,甚至有可能会把自己的家底子掏出来,这样就会给秦国带来很大的压力。

当然最后的结局也验证了白起的猜测,秦国在第二年攻打赵国邯郸的时候果然以惨败收场,并且白起也是因为没有出征邯郸而被秦王逼死,然后一代杀神就此陨落。

回答2:

战争的成败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战机也是稍纵即逝的,在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白起认为当时的赵国已经复苏,国内军民团结一心,这样的国家打起来自己会损失巨大。而且赵国经过一次战败,必定寻找了盟国,这时的形势对秦国极其不友好。

白起在长平击败赵军,坑杀赵国士兵40万,令赵国上下震惊,国力空虚,当时,秦国军队也损耗很大,但他没有要求进行修整,而是直接率军进攻赵国,想要趁机一战灭掉赵国。可惜的是,秦王被丞相说服,拒绝了白起的提议,白起认为秦国白白错失了战机。


第二年,秦王决定再派兵攻打赵国,并任命白起担任将军,此次白起却拒绝了秦王,一则是他认为已经错过了战机,没法打赢,其次是他有病在身,无法指挥作战。但秦王坚持自己的决定,并派了其他人率领军队狗狗打赵国,结果可想而知,秦国大败。


白起当时想乘胜追击攻打赵国自然是有他的考虑,他认为,长平之战刚结束时,赵国空虚、没有防备,是非常适合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赵国的。但是,在此后的一年里,赵国上下团结心,努力恢复生产,提高装备、维修城池,国内异常团结。

而且,赵国为了防止秦国进攻,空前警惕,如果秦国现在去进攻,遇到的抵抗将是十分强烈,防守十倍于之前,根本没法打。因而即使秦王三次请白起率兵出战他都拒绝了,最后也落得了个废除爵位的下场。

回答3:

长平之战赵国被杀40万人,第二年秦王想攻赵国,白起说必败的原因是国家的损耗比较大很难打胜仗。

回答4:

经历了这场残酷的战争,赵国的民心都是很齐的,而且他们的警戒也是异常敏感的。而且在这一年当中他们和邻国的各种联姻,更是增强了他们的虚弱的国力。这时候再攻打的话,胜算是很小的。

回答5:

这和当时的秦国现状有关,长平之战已经大量消耗人力物力,再加上楚魏两国在一旁蠢蠢欲动,实在不宜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