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级带来的信息抑制
现在企业家们动不动就讲一个概念,那就是去中心化组织。
这个概念的源头——《海星和蜘蛛》的作者奥里-布莱夫曼,他经常会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他在课堂上给每一个学生的额头贴一张扑克牌,从2到A都有,扑克牌代表的是他在公司的职位,A最大,代表CEO,2最小,代表最底层的公司员工。
每个人都能看见其他所有人头上贴的扑克牌,但是看不到自己的,而且不允许对方告诉他。
然后,布莱夫曼要求大家假装是一个公司的人,进行一场聚餐,可以任意找人聊天。
我们可以想象,大部分人都会倾向于找那些头上贴着代表高地位扑克牌的人聊天,而且语气也会不同。
所以在场的学生们虽然不清楚自己额头上的牌是什么,但是很大程度上能够感觉得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
在互动聊天结束后,布莱夫曼让大家根据自己对额头扑克牌的估算,进行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结果就是,每一次针对不同学生实验,他们都能准备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这一个模拟的层级分明的公司组织里面,布莱夫曼让不同等级的人谈了谈他们的感受。结果头上顶着JQKA,特别是A(CEO),觉得这个游戏特别的有意思,人们争先恐后和他说话,而且都是带尊称,他说话也没有人打断,不好笑的笑话也有很多人捧场。
但是,头上顶着2的人就难受了,几乎没人愿意和他们说话,即使说话也是居高临下的居多,比如你要好好工作什么的,但是谁愿意听这个呢?
在一个等级分明的组织体系里,如果你是2,其实你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不说话,别人不愿意理你,你也不愿意理他们。
俺么如果一个处于2 3等级的员工,如果发现了一个公司的问题,那么他原始告诉A么?
这只是一个游戏,没有用高大上的办公室,没有顶层特权电梯隔开,而在这么一个开放的空间里,人们对于等级都是如此的敏感。
那么在真实的公司组织中,想要让那些分布最广,人数最多,最容易发现公司问题的2来告诉你真相,可能性更低了。
所以,在等级分明的公司里面,再怎么提倡员工的积极主动,提倡他们的创业精神,那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