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战神”,龙且为何会输给韩信呢?

2025-04-07 20:42:3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客观来说,龙且应该算得上是项羽麾下最拿得出手的战将,想当年英布反叛时,就是龙且率军前去平叛,而且他也不负众望,直接长驱直入大破英布,还将英布赶出了九江。正是因为龙且的出色表现,在韩信破赵灭齐后,项羽就派遣龙且率军前去进攻韩信。 

当时,项羽和刘邦正在西线的荥阳成皋战场打得难舍难分,项羽控制着荥阳,刘邦占据着成皋,谁也无法前进一步,算得上是势均力敌。现在,他们之间的胜负,就看谁能够在东线战场取得胜利。 

但问题是,项羽在东线战场的现状实在太惨,因为魏、赵、代国全部被灭,燕国投降,齐国的军事主力已被韩信给摧毁,如果如果韩信夺取齐国后,率军南下,项羽的老巢就无法幸免。在这种背景下,龙且此番前去进攻韩信,就显得至关重要。 

龙且攻打韩信,一共率领了多少军队?号称20万!这意味着项羽把一个兵团,都调到了东部战场。在当时项羽本身已经兵力吃紧的情况下,仍然将一个兵团都调拨给龙且,足以说明这场战役的重要性。毫不夸张的说,这场战役龙且如果胜,项羽就将取得胜利,如果败,刘邦就将取得胜利,如果相持不下,那刘邦和项羽很有可能平分天下。 

对此,刘邦也不甘示弱,于是也派遣大批军队援助韩信。从史记的功臣年表去看,当时韩信系统之外,有陈武军,蔡寅军,丁复军,王周军,陈涓军,都参与了攻打龙且的战役,所以从兵力上来说,两人的差距应该不会太大。 

对于当时的龙且而言,面对韩信的大军,他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就是与韩信打持久战,因为齐国的军事主力虽然被韩信出其不意的击溃,但齐国百足之虫虽死不僵,而且齐王田广、齐相田横都还活着,只要龙且借重齐国旧势力,获胜的机会应该比较大。而另一种选择,就是直扑韩信的军事主力,一战把韩信彻底打败。

从最后的结果看,龙且显然选择了后者,龙且为什么会选择后者呢?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项羽在西部战场拥有的主动权,正在渐渐丧失,现在项羽让龙且带着这样庞大的一个兵团到东部战场攻打韩信,这肯定会让项羽在西部战场更加吃紧。所以,无论龙且还是项羽,都耽误不起时间,他们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就算取得东部战场的胜利,也难以弥补西部战场的损失。

第二个原因,如果龙且联合齐国力量攻打韩信,那打败韩信后,齐系力量就会趁机复活。而齐国复活后,第一个念头,肯定就是想办法把楚军赶出齐国,因为楚国的力量留在齐国,齐国等于前门驱虎,后门入狼。如果最后仗打成这样,项羽自然不会陷入危机之中。但是,项羽的战略被动局面,显然还是无法扭转。

第三个原因,大约是因为龙且对打败韩信非常有信心。所以,龙且就直奔韩信的军事主力而去。一切是显然的,只要龙且打败了韩信的军事主力,就可以趁势席卷齐国故地。而等到龙且征服齐国,再利用齐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足可以压制住赵国张耳和四处游逛的彭越,这样项羽的战略劣势,就可以全面扭转过来。

再者,当时韩信的履历实在太过简单,因为他真正崛起的时间,还不到一年,而且他每场战役结束后都会故意放烟雾弹,让人无法正确分析他过去的战例。所以,龙且简单的分析韩信过去的胜利,大约会认为,韩信那种钻过别人裤裆的人,可以一胜再胜,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对手都太弱智。

而韩信呢?他在和龙且交战时,肯定也会通过各种表现,继续让让龙且这种心理无限放大,让龙且觉得自己之所以一再胜利,不过是走狗屎运。于是,龙且在缺乏了解附近地理的背景下,就全力追击韩信的军队。

结果,韩信在夜里,早就让军队把维水上游用沙袋堵了起来。自己先率军从维河涉水逃走,龙且率人刚刚渡过维河,那些沙袋就被韩信的士兵挖掉了。于是,本来很和缓、很浅的河水,突然汹涌而下。

于是,龙且的军队当时就被截为两部分,龙且只率领着一小半部队过了河,后面的部分暂时都无法过来。在这种背景下,龙且亲率的先头部队,就被韩信全歼,龙且本人也被灌婴的手下丁复斩首。龙且死后,他剩余的大半部队开始全面溃散,最后被韩信的部队追上去挨个歼灭。

此战过后,项羽可以说是输得一塌糊涂,他也由此彻底丧失了和刘邦并驾齐驱的资格,此时项羽的生或死,全赖韩信一念之间,如果韩信趁势率军南下,项羽就是无力回天;如果韩信趁机拥兵自重或者反叛,那项羽就又有机会卷土重来。但可惜的是,韩信最终没有给项羽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