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达州市红旗大桥的详细资料啊?

2025-04-06 07:15:1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红旗大桥是达州主城区在建国以后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上世纪70年代的当时还是完全的计划经济,修建大桥可是政治任务,大桥的坚固的确经受住了时间和重量的考验,30年后的今天,我们走过桥面,也从未感受到桥梁的任何抖动和可能的危险,现在的检修,不过是为了检查一下,是否有没有发现的潜在问题。那我也就大胆的估计一下,肯定不会有多大的问题。那个时代,只论精神,不谈金钱的劳动,绝对不可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偷工减料,肯定会为了今后长久的使用,说不定还会强化材料的使用和检测。这一点,我绝对信任我们单纯而辛勤奉献的前辈们。 反观,我们在90年代初修建的州河大桥,因为设计问题,好像还有当时工程的发包和分包问题,曾经在修建中垮塌过一次,之后又重新设计,改悬索斜拉桥为普通的拱桥,峻工之后,每每我们站在桥面中间,有车辆通过的时刻,桥面总会不由自主的抖动,让人恐惧,之后,桥面人行道板断裂,甚至从漏洞中,可以看到河面的波澜。据说,是因为超载车辆多了,于是桥面破损严重,在十几年后的去年,州河大桥提前大修,整个桥面被重新浇筑,花费记不清楚了,大概上千万元把?真的让人怀疑,我们后来者,到底有没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没有昧良心修豆腐渣工程。 不过,后来在90年代末期在原民国时期修建的老通川桥基础上重新拓宽修建了新通川桥,这座桥从使用情况看,除了外观不够优美之外,至少桥面没有抖动,质量还算过得去。还没有需要大修的迹象。 至今,达州主城区的3座大桥,基本上可以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和达州改革开放的过程,从一味的只注重质量的整治工程,到只注重金钱利益的市场工程,再到金钱和质量同样重视的基本成熟的市场经济工程。达州也同全国一样,在改革初期的阵痛之后,逐步走向了规范和加快发展。 可以肯定,没有改革开放,我们达州不可能在20年内,连修2座,加上上游的罗江大桥,就是3座大桥。现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们经济条件在不断的好起来,同时我们也更加注重质量,关注民生。 发展中的阵痛需要我们后来人去弥补和吸取教训。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当初我们父辈们觉得红旗大桥2车道都奢侈了,现在看来修4车道都狭窄了。这就是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结果。 红旗大桥,应该算是我们达城发展的一个健康的见证者,她的质量就是我们达城和达州发展的一座丰碑。要教育我们的开发商、建筑商、设计者和主管部门,乃至包括各行各业,我都建议他们好好回望和参观学习一下凝聚我们父辈们心血和汗水的永固工程、不朽工程——红旗大桥。因为,她的确和已经成为我们达州的自豪和骄傲,也在实施鞭策和教育着我们,质量才是工程乃至一切工作、为人的根本和永恒!

回答2:

连接老城西门口与南坝的红旗大桥,可为称州河第二大桥,是一座6孔空腹式钢筋混凝土的大型桥梁,长289米,高24.40米,宽10米,自二十世纪60年末期建成通车后,立即取代了通川桥,一度成为出入达城的主要通道。经历了20多年风风雨雨的红旗大桥也满足不了日益增大的交通需求,政府于2004年开始对红旗桥进行了加宽加固。现在,一座崭新的红旗大桥已横跨州河之上,展现在达州人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