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为什么会有一个待议地区?

2025-04-05 11:09: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关于待议地区,拉丁文的版本是这样写的:

"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

但双方对这个待议区域有不同的认识,各表各态。清政府认定的外兴安岭走向,实际上是指北支,一直延伸到北冰洋。

俄罗斯认为是南支。

所以满文版将勒拿河以西的上扬斯克山脉到乌第河之间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化为待议地区,而俄文版则直接将乌第河化为俄国所属。

总的来说,双方争议的地区在贝加尔海,即贝加尔湖。

清方代表索额图先生的立场是,贝加尔海这边的全部土地都是中国的,因为他们是被蒙古汗管辖,而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臣民。

而沙俄代表戈洛文把不久前俄国人才抵达的地方,说成"自古以来"就是他们的伟大领袖沙皇陛下的。

当时大清的伟大领导人康熙大帝没有心思跟沙俄死磕,一则是中国领土太大,多了管理不过来;二则是俄国人实在是太强悍、太难缠。虽然1688年结束的雅克萨之战,清军胜利了,但这场战争根本就并不是两国之间的正式较量,充其量就是一场小的跟芝麻粒一样的局部战争,根本就没有把俄国人打服帖;三则康熙大清为了平定三藩之乱打了整整六年内战,国力衰弱,皇帝本人也筋疲力尽,非常渴望和平。

因为一年前的雅克萨之战大清以为自己胜利了,而俄国却认为是他们胜利了,双方自说自话,这个"大捷"是有水分的,康熙爷对此心知肚明。

所以康熙当时的打算是为了和平,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他给索额图策划了预定方案,那就是尽量保住尼布楚,实在不行了,你看着办,以额尔古纳为界也是可以考虑的嘛。

于是索额图同志就告诉俄国人:"为了显示大清求和诚意,我们皇上说了,可以把尼布楚一带让给你们的沙皇陛下,以石勒喀河、鄂嫩河至音果达河一带为界,你看怎么样啊?"

可是,沙俄代表戈洛文不识抬举,拒不接受。

索额图为了表示大清爱好和平,显示出极大的诚意,先是提议以从北面流入石勒喀河的绰尔纳河为界,后来见沙俄还不满意;后又提出北面以注入石勒喀河的格尔必齐河为界,南面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戈洛文先生这才装作非常勉强的样子同意了。

接着索额图提出大家既然来了,非常难得,我们是不是西伯利亚与毗邻的喀尔喀之间的边界也划定一下呢?

戈洛文则表示,眼下喀尔喀已经是噶尔丹管辖地盘,这里的事情跟你们无关,就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了吧。

当时康熙不看重领土,看重的是人口。

让康熙开心的是,当时噶尔丹占领喀尔喀之后,大量当地人南迁。

在清朝领导下,只要有人,就有财富,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而且就在谈判的关键时刻,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大约有数百名喀尔喀蒙古人对俄国占领下的尼布楚发动了猛烈进攻,大清皇帝康熙欢欣鼓舞,俄国人垂头丧气,就这样火速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在大清统治期间,俄国跟大清根本就没有爆发过一场像模像样的战争,所谓的大捷不过是俄国探险队或者是劳改释放人员组成的小股土匪,多则200人,多少则几十人,根本就不是正规军。而且俄国从来就没有被大清打服过,打怕过。

从开头就没拿出气势,后来一代不如一代,因此大清统治时期,有16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被迫割让给了俄国。

而且所谓的《尼布楚条约》签订不久,大清又在1727年跟沙俄签订了《 布连斯奇条约 》、《阿巴哈伊图界约》、《色楞额界约》、《恰克图条约》。

这些条约都是我们当时的大清政府跟俄罗斯签订的,仅仅是《恰克图条约》,就让俄国得到了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大清国土。

这些条约简直开了人类历史先河,"战胜"了对方还割地,还敢大言不惭说把沙俄打怕了。

可是我们的后人却抓住雅克萨之战大作文章,不遗余力地歌颂康熙爷的英明伟大和丰功伟绩,说他老人家亲自指挥的雅克萨之战打得沙俄心服口服,为大清赢得了一百年的北部边境和平,看了这些条约,真是妥妥打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