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七夕,三餐依旧是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
客舍凄凉,恰似今宵七夕。
学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
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李某又失约,先生再传学生作对:
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
李某见了,代其子对曰:
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
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李某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尚记得滚瓜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赫然而退。
第二:
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于是在门口贴了一副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不料第二天就为村人改为: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第三:
从前,有个姓李的财主,他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有一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李家更不用说了。李财主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在大门的两旁,对联是:
父成龙,子成龙,代代全成龙;
父发财,子发财,辈辈都发财。
同村一位穷秀才看了对联,沉思了一会便离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财主的门前围满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道:“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吵嚷声惊动了李财主,他以为人们在称赞他的对联,忙打开大门,一看门上的对联,立时气得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
原来,李财主门上的对联,被秀才改成了:
父成聋,子成聋,代代全成聋;
父泼财,子泼财。辈辈都泼财。
为了这副对联,李财主整整病了一个多月,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第四:
有一老太监在冬天看见纪晓岚穿着皮衣,手执一把扇子。感到十分好笑,遂遂说:
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
纪晓岚听老太监南方口音,对到: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请添加详细解释
经典对联之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经典对联之进退两难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
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经典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经典对联之贪官受辱
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经典对联之针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
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