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使草莓花芽分化?

2025-04-09 18:00:3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专家解答

草莓的花芽分化是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进行的,8小时日照情况下,10~20℃都可进行花芽分化;日照在12小时以上,17℃以上温度均不能进行花芽分化;10℃以下低温,日照不论长短均能进行花芽分化;5℃以下,草莓进入休眠,不能进行花芽分化;30℃以上高温不能形成花芽。在9℃低温条件下,经过10天以上即可形成花芽,这时对光照要求不太严格;温度在17~24℃时,只有在8~12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花芽。在北方,温度下降时间较早,17~24℃的温度很早就能满足,但日照较长,花芽分化也不能正常进行,这时长日照是限制花芽分化的主要因子;在南方,日照有可能满足了草莓花芽分化的需要,但温度偏高,同样也限制了花芽分化,这时高温成了限制花芽分化的主要因子。一般认为8小时短日照、17℃的温度,是花芽分化的理想条件。

草莓植株体内的氮素水平也影响花芽分化。植株生长过旺,叶片浓绿,植株花芽分化较迟;长势中庸,氮素营养较低,叶片黄绿色,花芽分化较早。据分析,叶柄汁液中硝态氮浓度在0.03%时有利于花芽分化,高于0.03%花芽分化推迟,如果达到0.05%~0.1%时,花芽分化不仅严重推迟,还会降低产量,产生过多的畸形果。

草莓秧苗叶数量也影响花芽分化。秧苗具有5~6片叶较具有4片叶的花芽分化提早7天,较秧苗具有3片叶的提早20天进行花芽分化。具有4~5片叶以上的秧苗,花芽分化速度快,花芽数量多。因此,壮苗标准应该是有4~6片以上展开的叶。

激素对花芽分化也至关重要。短日照条件下,赤霉素浓度越高,花芽分化越迟,植株体内赤霉素含量在50毫克/千克以上时,花芽不能进行分化。脱落酸却能促进草莓进行花芽分化。

生产上,为了促进草莓花芽分化,常采用创造低温短日照条件、控制氮素营养水平、喷施生长调节剂、培养壮苗等一系列措施。

(1)创造低温、短日照的环境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遮阴避光措施,或冷库假植,减少日照长度,降低温度。南方地区,低温、短日照来得晚,可采取“北苗南栽”的栽培方式,即在北方低温、短日照地区育苗,当花芽形成后,再移到南方地区进行栽植。北方地区,可实行高海拔山区育苗,因海拔高、气温低,有利于花芽分化;也可在扣棚后,采取白天覆盖草苫,夜晚揭苫方法来降低温度,缩短日照,促进花芽分化。

(2)调控氮素营养水平花芽分化前严格控制氮肥施用,采取断根或假植的方法,阻止根系对氮素的吸收,降低植株本身氮素总量;或花芽分化前施钾肥,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碳水化合物积累,提高碳氮比率。但如果植株弱小,应在旺盛生长期加大氮肥供应,促使叶面积增加,提高光合面积,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使植株健壮,有利于花芽分化。

(3)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和抑制植物生长的功效,植物激素中赤霉素能促进茎叶的生长,脱落酸能抑制茎叶生长。花芽分化期喷浓度为300~500毫克/千克的15%多效唑(PP333),有利于花芽分化。

(4)培育健壮的秧苗秧苗的大小和有效叶片的多少影响花芽分化。草莓秧苗在生长前期要加强肥水管理,满足秧苗对氮、磷、钾的需求,促进秧苗快速生长,后期加强钾肥的供应,控制氮肥和水分的供给,使秧苗壮而不旺。

(5)摘老叶草莓老叶在后期消耗营养多,摘除后可节省营养。摘老叶可改善草莓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植株碳水化合物积累。另外,老叶中含有较多的抑花激素,摘除后可降低抑花物质含量,有利于花芽分化。

提示板

影响草莓花芽分化主要是低温和短日照。8小时日照、17℃温度是花芽分化的理想条件。另外,氮素水平、秧苗的强弱、激素含量也影响花芽分化。生产上可通过创造低温短日照条件、合理施肥、喷施生长调节剂、摘老叶等措施促进花芽分化。

回答2:

早上市是很多莓友所追求的目标,草莓第一茬果上市的早晚是由花芽分化的早晚决定的,苗期花芽分化早,上市时间就会早,因此想早上市,卖个好价格,就要让草莓苗尽早进入花芽分化期。 

回答3:

花芽分化跟授粉不同,多施磷钾肥,长的壮实,控水控氮肥。光照强的话,自会花芽分化的。不用担心。

回答4:

蜜蜂授粉更好吧,分化好像得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