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错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