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编辑
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①,行人挥袂日西时②。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1]
作品注释编辑
①杨柳枝:又名《杨柳》、《柳枝》。唐教坊曲名。本有隋曲,与隋堤有关。也用于词牌。
②挥袂:挥动衣袖。[1]
作者简介编辑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为匈奴族后裔。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刘禹锡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公元793年(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一同参与永贞(805-806)革新,结果一同贬谪远郡,历尽坎坷。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后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其诗精炼含蓄,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