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energy)简称“能”,质量的时空分布可能变化程度的度量,用来表示物理系统做功的本领。
现代物理学已明确了质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_。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焦耳(J)。在营养学中除了用焦耳(J)作为能量单位以外,有时也用卡路里(cal)作为能量单位,1卡路里约等于4.184焦耳。在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领域中也用电子伏特(eV)作为能量单位,1电子伏特=1.602,18×10-19焦。在理论物理领域,也有用尔格(erg)作为能量单位的,1尔格=10-7焦。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
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核能、机械能、化学能、内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光能、生物能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
各种场也具有能量。在营养学中,能量指的是食物中所含有的能被人体所吸收的化学能(生物质能),食物中的能量有时也可以称作热量,正常成年人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8.4×106焦(8400千焦,NRV营养素参考值)。
食品能量即是食品所含的热量,也可以叫做卡路里。
卡路里(简称卡,缩写为cal),由英文Calorie音译而来,其定义为在1个大气压下,将1克水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卡路里(calorie)是能量单位,现在仍被广泛使用在营养计量和健身手上,国际标准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oule)。
作为食物热量的法定单位,在欧洲普遍使用焦耳,美国则采用卡路里。虽然焦耳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法定单位,然而由于沿袭传统,卡路里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仍然被广泛的使用。
一个正常人每日所需的热量,和他的体重有关。每小时摄取热量和体重的关系,约为1千卡/小时/千克,即4.186千焦/小时/千克。所以一个重50千克的成年人每日所需的正常平均热量如下:
所需平均热量 = 4.186千焦 * 24小时 * 50千克 = 5023.2千焦
扩展资料:
如何判断食物热量的高低
1.食物中的水分含量越大,热量值越低。反之,干货越多,热量值越高
比如说,不同蔬菜相比,水分大的蔬菜热量最低,比如冬瓜、黄瓜、生菜等,“水水的”,热量只有10~20千卡/100克的水平。相比而言,甜豌豆、豆角等虽然也算是高水分食物,但“干货”就略多一些,热量就到了30~50千卡/100克,含有淀粉的土豆、山药之类,热量就更高了,能到60~80千卡/100克的水平。
蔬菜变成蔬菜干,水果变成水果干,红薯变成红薯干,牛肉变成牛肉干……水分少了,干货多了,热量值就会几倍地上升。道理很简单,几斤果蔬才能做成一斤果蔬干啊!热量当然就浓缩了。
2.对水果、蔬菜、果汁、甜饮料等食物来说,碳水化合物越高,热量就越高
这类食物中通常脂肪含量很低(榴莲和牛油果例外),蛋白质也很低。它们的主要热量来源是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和淀粉),特别是糖。糖是一种溶质,糖越多,水果或饮料中的水分所占比例就越低。
所以,同样一种水果,比较甜的品种就比不甜的品种热量高。比如葡萄,特别甜的甚至能达到20%以上的糖分水平。100%葡萄汁产品,一般也是15%以上的糖分。
同样道理,看甜饮料的热量高低,只要看它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就行。你会发现,热量高低和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成正比,而饮料中一般不加淀粉,所以碳水化合物几乎就等于是糖。
3.在干货总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脂肪含量越高,热量值就越高
因为1克蛋白质和淀粉/糖的热量是4千卡,而1克脂肪是9千卡,所以在干货数量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脂肪的比例越大,热量值就越高。
比如说,同样是含水量很低的完整植物种子,红小豆的热量是324千卡/100克,黄豆是390,生花生就是574。因为它们三者的脂肪含量分别为0.6%、16%和44%。尽管红小豆淀粉含量高达63%,黄豆蛋白质含量高达36%,远比花生高,但花生脂肪高这一项就秒杀两种豆子。
4.在标注热量值一样高的情况下,消化吸收率越高,热量就越高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会延缓消化吸收速度,抗性淀粉也不容易消化吸收。但是,抗性淀粉往往也被算在食物的热量值中。
所谓抗性淀粉,就是虽然是纯正的淀粉,但是很难被人在小肠中消化的那一部分淀粉。它们会直接进入大肠,作为可发酵膳食纤维,成为大肠有益细菌的“粮食”,产生“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脂肪酸有利于抑制有害细菌,有利于预防肠癌,还能帮助控制血脂水平。
所以,我们要记住一个概念: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也称为热量密度。是指单位重量或体积的食物中,含有多少能量(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