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实践中,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及创设问题情境等,既能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又使学生易于接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着重论述了如何才能增强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
一、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要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培养。新教材每章节前的情境解说图片,以及每节的“课外阅读”,反映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物学联系生产实际应用,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促进了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应具备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应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三、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具体讲同学们正处在青春期,男生长胡须、男女生都长青春痘,这本是很正常的,但有人却特别害羞,常偷偷拔胡须、抠青春豆,以致毛囊受损,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毛囊发炎,原本光洁的脸变得坎坷不平;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事实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要多用实物,多动手作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从而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为培养生物学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评价着重关注期中、期末的相对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平时学业的绝对评价、诊断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活动、兴趣、思考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增加平时的绝对评价,激励和改造学生的素质,也使得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保证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要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会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常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巧妙提问,有时要故意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使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回答出来,或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基本正确地回答出来。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常用的方法。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就一定能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