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是一种水冷式重机枪,由美国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
1900年,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成功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原理的重机枪,并获得专利权,当时美国军方对勃朗宁设计的机枪不感兴趣。1910年,勃朗宁在美国犹他州奥格登堡制造了他设计的水冷式重机枪样枪,在1900年设计的机枪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不同点是增加了一个缓冲器扳机机构。但未受到军方的关注。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法国购买了m1915绍沙机枪,该枪在射击过程中不稳定,在美军中口碑不佳。1917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在国内寻求一种作用可靠的机枪。绍沙机枪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枪机和枪管后坐行程过长,而勃朗宁设计的机枪则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美国战争部的一个委员会在对勃朗宁设计的机枪进行试验时,2万发枪弹发射顺利通过,但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例外,勃朗宁在第二型机枪上采用了加长弹链,并进行48分12秒的连续射击,出色的表现使抱怨者闭上了嘴巴。
美国国防部对该枪表示满意,勃朗宁设计的重机枪被选中作为制式武器,定型命名为m1917式.30-06勃朗宁重机枪。1917年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获得了1万挺机枪的定单,投入生产。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总共生产了56608挺m1917式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继续改进发展。按照军方要求,针对一些不足进行改进,托底板易裂,以环箍加固;采用新的弹链输送杆和改进的机匣盖固定销。1936年,m1917式机枪的改进型m1917A1式重机枪列为美军制式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商向军方提供了近5.4万挺m1917A1式机枪。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在还在使用。二战期间,m1917式机枪比较笨重,机动性、勤务性差,难以与德军的mG34/mG42通用机枪抗衡。
m1917式机枪曾在比利时、波兰等国家仿制。中国的汉阳兵工厂于民国10年(1921年)仿造成功,称为卅节式重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