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到底有多伟大?有哪些功绩?

元世祖忽必烈到底有多伟大?有哪些让人称颂的功绩?
2025-04-05 12:20:5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首先加强了中央集权,忽必烈大力削弱诸王勋贵及汉人世侯的权力,建立了军事、赋税制度。在削夺宗藩领地的行政权、军权及司法权的同时,又从税收、领民关系、食邑官任命等方面,削夺诸王在食邑的实力基础。
其次平定了李憻及乃颜、海都叛乱。李嬗是红禊军叛逆李全的养子。公元1226年李全降蒙,以每年贡献金币换取山东淮南行省长官之职,后在攻宋战役中败死。李嬗承袭益都行省长官,专制山东达30余年。公元1260年,李嬗被封为江淮大都督,准备兵变。公元1262年,他断然发动军事叛乱,占领益都,后被忽必烈击败,忽必烈借机迫使汉人世侯交出实权和军权。公元1287年4月宗王乃颜(成吉思汗弟斡赤斤之后裔)反于东北,西北海都许以10万人相助。6月乃颜败于大兴安岭东,被俘处死;海都败则远遁,不备复来。
然后是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忽必烈确定“以农桑为急务”,采取了一系列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设立各级专管农业生产的机构。中央专设都水监,各处设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还限制牧场侵占农田,禁止牲畜损坏庄稼。又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利用镇戍军士开荒屯田和募民实边屯田。屯田政策的实施,使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开垦,减轻了人民负担,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最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忽必烈在边疆地区设置岭北、云南、辽阳等行省和土蕃宣慰司、澎湖巡检司等机构,加强对蒙古、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藏(当时称为“乌斯藏”)、台湾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回答2:

忽必烈在位期间,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政策略
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忽必烈大力削弱诸王勋贵及汉人世侯的权力,建立了军事、赋税制度。在削夺宗藩领地的行政权、军权及司法权的同时,又从税收、领民关系、食邑官任命等方面,削夺诸王在食邑的实力基础。
二、平定了李憻及乃颜、海都叛乱
李嬗是红禊军叛逆李全的养子。公元1226年李全降蒙,以每年贡献金币换取山东淮南行省长官之职,后在攻宋战役中败死。李嬗承袭益都行省长官,专制山东达30余年。公元1260年,李嬗被封为江淮大都督,准备兵变。公元1262年,他断然发动军事叛乱,占领益都,后被忽必烈击败,忽必烈借机迫使汉人世侯交出实权和军权。
公元1287年4月宗王乃颜(成吉思汗弟斡赤斤之后裔)反于东北,西北海都许以10万人相助。6月乃颜败于大兴安岭东,被俘处死;海都败则远遁,不备复来。
三、注重农桑,兴修水利
忽必烈确定“以农桑为急务”,采取了一系列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设立各级专管农业生产的机构。中央专设都水监,各处设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还限制牧场侵占农田,禁止牲畜损坏庄稼。又大力推行屯田政策,利用镇戍军士开荒屯田和募民实边屯田。屯田政策的实施,
使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开垦,减轻了人民负担,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忽必烈在边疆地区设置岭北、云南、辽阳等行省和土蕃宣慰司、澎湖巡检司等机构,加强对蒙古、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藏(当时称为“乌斯藏”)、台湾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元朝的大统一,对我国边疆地区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忽必烈的屯垦和徙民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边疆地区落后经济的迅速提高。早在成吉思汗时期,把大批工匠和俘虏从中亚各地迁到长城以北地区,又强迫长城内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迁往长城以外。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为了对付同西北诸王的斗争,曾利用从内地签发的汉军,并招募各族人民,在和林、上都等城市周围和阿尔泰山、杭爱山、克鲁伦河等地屯田积谷。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河西走廊的屯田以及吐蕃(西藏)的进一步处于大统一的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这一切都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各兄弟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提高,有利于各族人民之间进一步的了解和融合。历史的发展,不是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所能改变的。但在忽必烈的武力镇压控制下,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人民起义持续不断。

回答3: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立行省制度,开了中国省制的开端。还强化对边疆的管理,为此设宣慰司。还有在西藏设宣政院,管辖民族事务;另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流球(今台湾)。还在全国设多个天文观测点,最北到西伯利亚,最南到南沙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