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纤维在混凝土中沿整个横、竖截面,随机乱向分布的,可能是二维的,也可能是三维的,纤维在混凝土中对抵抗使用荷载产生的拉应力是无效的。尽管纤维混凝土在与传统上的钢筋混凝土在增强原理上是相同的,但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几点明显差异:
1.纤维在特定体积内沿整个截面均匀分布,而钢筋、钢索只在需要位置处设置;
2.与连续的钢筋和钢索相比,大多数纤维相对较短且间距较近,单根受力时一般不够锚固长度,而钢筋、钢索一般在需要切断后,还有一个满足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
3.一般来说,使用相同增强材料下,采用纤维增强不可能获得与钢筋、钢索相同的增强效果;
4.混凝土中纤维体积掺量通常较小,一般小于1%,但却能有效减少混凝土塑形收缩裂缝;
5.纤维混凝土最适用于厚度较薄,且对裂缝要求较高的结构,这种结构如采用传统的钢筋增强,要正确的放置钢筋位置是十分困难的;另外喷射混凝土适合制作形状不规则的产品,与具有等效强度厚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相比,采用相对较薄的纤维混凝土可以显著减轻结构自重。
二、纤维的类型、性能对混凝土的影响
通常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使用的纤维类型有如下几点,钢纤维、塑料合成纤维、玻璃纤维及各种天然纤维如木纤维等;纤维的形状有圆形、平直、波纹状、矩形及不规则形;典型的长度6~150mm,厚度(直径)0.005~0.75mm;纤维一般在搅拌时加入混凝土。常用纤维的性能见下表:
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体积掺量一般在0.25~2%之间,超过2%时,一般会影响可操作性和纤维的分散性,达不到相应性能。另外钢纤维不会影响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在发生收缩时,钢纤维会延缓约束混凝土的裂缝的发展,同时通过徐变改善应力的释放。钢纤维混凝土主要是利用钢纤维改善了混凝土的抗冲击强度和韧性。基于这个性能,钢纤维在机场跑道和公路桥梁的面罩、面层中应用最为普遍。
玻璃纤维分为传统的硼硅酸盐玻璃(E玻璃)纤维和碳酸钠-石灰-二氧化锰玻璃(A玻璃)纤维以及抗碱玻璃(AR玻璃)纤维。玻璃纤维在单项工程中用量最大的是用米制作建筑物正面的外墙板。
合成纤维是随着石化工业和纺织工业发展而产生的人造纤维,主要类型大致有:丙烯酸纤维、碳纤维、尼龙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合成纤维掺入混凝土内,能够减少塑性收缩裂缝和沉降裂缝,有助于改善混凝土断裂后的性能,但合成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强度较低,对于一些高强度的合成纤维价格又比较昂贵。
天然纤维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出现以前,天然纤维早已被作为增强材料如稻草增强粘土砖等,但由于天然纤维的物理性能随着外部环境(特别是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较大,严重影响纤维与基体间的粘结强度,所以目前现代结构中采用不多。
三、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结构施工工艺的改善,纤维的品种、性能及掺入量都可能大量的出现和较大的提高,对于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