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番茄!番茄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很多人都爱吃,其口感酸甜极具特色,而且其维生素含量也是十分的丰富,是很多菜肴的最佳搭档。而如今,无论是在大棚还是在家里阳台,人们总喜欢种上一些番茄,但在种植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番茄坐果不良,结果率低等现象。那么应该如何提高番茄的坐果率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吧!
第一,摘除每穗花的第一个花不点。每穗花的第一个花一般要比其它的花早开放1-2天,点住该花后容易造成营养集中供应该果而减少第一个花后面其它花果的营养供应,因而容易造成果实大小不一的情况,同时,第一个花形成的果也常因营养供应充足而形成畸形果,因此每穗花的第一个花可不点。
第二,尽多的去点花,少留果,保留精品果。在每穗首个个花开放之后,后面将会有3到4个花一起的生长,在这个时候应该掌握在花开放之后进行点花。在气温的变化需要不失时机的调整点花药的浓度,以避免点花药的浓度太大或是太小,阻碍果实的正常发育。在每穗花第一次点花之后2到3天,后面又会出现3到5个花出现。在幼果坐住之后需要按照需要选留4到6个大小相同、果形较为相近并且没有感染病虫害的果实,把其余的果实全部的摘掉。
第三,需要确保肥水的供应、适时增强温度。通常番茄在点花之后1到3周是果实快速膨大,需要确保均衡的水肥供应。在天气条件好时,依据墒情不失时机的进行浇水,并随水冲施高钾复合肥以及生物菌肥。在此时期还需要确保比较高的气温。在白天通风较大的条件下,提升气温到28摄氏度,这能够增强植株的光合速率,提高有机质的积累。在夜间,前半夜确保18摄氏度到20摄氏度的夜温,对于有机物质充分的运输到果实等各个生长中心非常有利。在后半夜需要使夜温降低到12摄氏度,降低呼吸功能的消耗。
第四,避免高温影响,降低棚内温度当番茄生长温度长时间超过35℃时,会使植株营养消耗过大,导致花芽分化受阻,造成开花坐果差、落花落果。所以,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要覆盖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同时,在中午时用喷雾器或喷灌系统喷水,降低棚内温度。温度较高,点花药配比浓度要合理 点花药浓度过高,导致植株出现激素中毒,出现畸形果,所以点花浓度要适宜。建议使用两毫升的2%的2,4-D,加水稀释成1升的混合液,然后加入4毫升芸苔素内酯和2克的螯合硼,经测试,效果很好,能提高座果率,而且畸形果较.
第五,番茄进入结果期后,应定期及时喷施百菌清、中生菌素等药剂,预防早疫病、晚疫病、细菌性溃疡病等多种为害果实的病害。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采用熊蜂授粉的方法,促进开花结果,提高座果率。
最好是在25度左右的环境中进行点花,点花药浓度要适当最好不要过高,会导致植株出现畸形果。
1、避免高温影响,降低棚内温度。当番茄生长温度长时间超过35℃时,会使植株营养消耗过大,导致花芽分化受阻,造成开花坐果差、落花落果。
2、喷施生长调节剂,防止徒长。温度过高也会导致植株徒长,喷洒植物调节剂,平衡番茄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3、下部适量留果,避免留果过多。很多农户在前期采用每穗留5~6个果的方法,可以压棵,以抑制植株旺长,促进坐果,但是这样番茄下部的营养过多,植株上部的营养不足,会影响坐果。
4、温度较高,点花药配比浓度要合理。点花药浓度过高,导致植株出现激素中毒,出现畸形果,所以点花浓度要适宜。
1、喷雾法
喷雾法是番茄点花药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技术要点就是在喷花时期采用小喷雾器喷花,喷花时注意喷在花的背面,即花柄和花萼处。通常来说,一般只要只要抑制在花萼和花柄连接处脱落酸的增加,就可以促使番茄坐果,而将防落素喷在花萼和花柄连接处,就可以有效地抑制脱落酸的形成,且促使生长素的形成。
2、涂抹法
涂抹法也比较常用,其优点是可以根据花的开放状态针对性点花。而涂抹法一般是用毛笔蘸取少量药液,在刚刚开放的雌花花蒂处点一下或轻轻涂抹于花梗上,原理方面和喷雾法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