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不是在害怕,而是在等待最佳的时机。要知道,在乱世之中,要想在各分裂政权手中赢得一席之地,腰杆必须要挺直了,手里头必须要有兵权。不巧,司马懿这个人虽然很有本事,但奈何前几位曹氏皇帝都不太重视他,因此他当时常年徘徊于政治核心集团之外,若是说起造反,司马懿可以说是典型的有心无力。
曹操在世时,并不是很重视司马懿,他手中没有什么权力。司马懿自小聪颖能干,附近的人都知道他的好名声,于是曹操在任职司空时就想招揽他做谋士,但司马懿不愿意啊,他看不起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于是就给拒绝了。曹操什么人啊,宁可我负天下人的人,他对司马懿的拒绝简直是怀恨在心,于是在当上了丞相之后就强行给司马懿封了官,让司马懿替他做事。司马懿只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给曹操当文员,一心只想着活命,更别说是造反了。
好不容易等到好朋友曹丕执政时,司马懿能接触权力核心了,但他还是没有兵权。司马懿和曹丕关系还不错,曹操就在临死前提醒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子的人,于是曹丕就一直对司马懿抱有戒备之心,他虽然重用司马懿,但并不是对他百分百信任的。因此,当时的司马懿被免去了督军的官职,名义上是升职了,能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但其实离军权更远了一步。
等到曹叡即位,司马懿才有了兵权,并开始领兵打仗收服军心。曹叡封司马懿做了舞阳侯,此时的司马懿手中有了兵权,开始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军功,也收买了很多人心,但无奈外有诸葛亮北伐,内有曹叡和辅政大臣盯着,司马懿疲于应付,无力起兵,只好暗中蛰伏,积蓄兵力。终于,等到新帝曹芳和曹爽放松警惕时,司马懿才发动政变,一举击杀曹爽,把持了曹魏大权。
因为司马懿虽然在曹丕那一代已经得到重用,但并不掌握实际的兵权,他的能造反的条件实在是太少了,加上曹家背景雄厚,很难抗衡,所以他等到曹魏到后期势力比较薄弱的时候才造反。
因为司马懿一直在耐心等待时机。曹操时期曹操的威望极高,司马懿并不受重用,曹丕时期开始才开始掌握实权,到曹叡时终于造反。司马懿在聚集实力,一举扳倒曹氏皇权。他害怕一旦时机错误,会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
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朝堂上能够和他对抗的大臣还是非常多,等到他老年之时,朝堂上就只有他一人独大了。
那是因为司马懿一直在蓄积力量。之前不敢造反,是因为有诸葛亮压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