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阶段

2025-04-06 06:45:0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该阶段主要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的困扰后,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尚处于恢复时期,60年代随着人类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各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地球科学的繁荣。新技术方法和边缘学科的不断出现,把地球科学推上了新的阶段。例如古地磁、海洋地质、海底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地壳消减概念的发展,导致了60年代末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的诞生,并在70年代带动众多学科相互结合渗透。

沉积古地理学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的,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由于现代沉积研究的广泛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相关科学领域新成就的引进和渗透,以及模拟实验的大量工作,促使沉积古地理学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成为地质学中非常活跃的、也是发展很快的学科之一。

沉积古地理学研究十分活跃的表现,首先是国际性和区域性的学术讨论会相当频繁,如国际沉积学会会议在1967~1982年期间相继召开了第七次到第十一次会议,前苏联也于1968~1979年期间召开了第八届到第十一届全苏沉积岩石学会议。其次,国际性和地区性的沉积学专业刊物和总结性专著大量出版。最早出版的是美国经济古生物和矿物学家学会(SEPM)的《沉积岩石学杂志》(1931年创刊),国际沉积学会刊物《沉积学》(1962年创刊),《沉积地质学》(1967年创刊),前苏联的《沉积岩石学和沉积矿产》(1963创刊),《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志》,加拿大的《海洋沉积》,英国的《黏土和黏土矿物》和《黏土矿物》,日本的《黏土科学》,中国的《岩相古地理》(1981年创刊),《沉积学报》(1983年创刊)和《古地理学报》(1999年创刊)等。有关沉积学的专著更是不胜枚举,仅荷兰爱思维尔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沉积学进展》丛书就已达35卷之多。

现代沉积学的开始是以Kuenen&Migiiorini(1950)发表的成果关于浊流与粒序层理形成的关系为标志的。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引入了泥砂运动力学的理论,碳酸盐岩机械沉积的观点得到公认,使沉积学的理论进一步发展。P.E.Potler&F.J.Pettijohn(1963)在《Paleocurrents and Basin Analysis》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盆地分析的术语和概念。C.E.B.Conybeare(1979)出版了《Lithostratigraphic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Basin》。板块学说的崛起使古地理研究不得不考虑移动的大陆和陆块对沉积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古地理和古大陆的再造。盆地充填作用中的构造因素、沉积动力学、成岩成矿理论、碳酸盐沉积和重力流的理论都成为沉积学的理论支柱。Stanley(1969)首先提出了大陆边缘沉积作用的新概念。Dott&Shaver(1974)论述了现代和古代地槽沉积作用。Hsü&Jenkns(1974)论述了陆上和海底深海沉积物。

板块构造对沉积作用及古地理演化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出现了沉积地质学和盆地分析等分支学科。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地震地层学与沉积学的交叉,出现了瞩目的和影响巨大的层序地层学。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都组织实施了有关沉积盆地的研究课题,沉积盆地的构造学、地层学、沉积学、沉降史、充填史、热史及其与油气等资源关系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代表性的专著有 A.D.Miall(1984,1990,2000)所著的《Principle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P.A.Allen&J.R.Allen(1990)的《Basin Analysis: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Gerhard Einsele(1992,2000)的《Sedimentary Basin》等。

这个阶段,许多国家也都非常重视沉积古地理图的编制工作,如编制全国或地区性的沉积古地理图。1986年提出的全球沉积地质计划(GSGP),也把它列入研究计划之中。

随着沉积学各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和大量资料的积累,正在逐渐形成一系列沉积学的分支学科:“陆源碎屑沉积学”、“碳酸盐岩沉积学”、“物理沉积学”、“化学沉积学”、“沉积相和古地理学”、“沉积建造学”、“宏观沉积学”,以及“沉积地貌学”、“沉积地球化学”、“环境沉积学”等。

概括来说,沉积学各个领域的重要进展有6个方面。

(1)对各类沉积岩成因的研究大为深入

以碳酸盐岩最为突出,对其成分、结构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沉积环境等方面与传统的认识已大不一样;现已确认机械沉积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沉积作用也比原来估计的大得多,成岩作用的研究不再停留在阶段分析上,而是深入到成岩序列和成岩环境的分析上。碳酸盐岩的新认识也促进了其他内源沉积岩研究的发展。

(2)沉积作用机理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在地质学中极为重要的浊流沉积机理的发现,以及20世纪60年代中期等深流沉积和风暴岩沉积的提出,不仅丰富了海洋沉积的知识,而且改变和充实了对沉积物流体的认识,表明自然界存在有牵引流和重力流两大类沉积物流体。大量水槽实验的资料和流体力学基本原理的引进,使得人们对沉积物流体的力学性质和机械沉积作用机理获得了很好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解释,从而对各类沉积构造得到了很好的成因解释。大量卤水和稀释溶液的实验研究,以及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新成果的引进,使得对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机理的了解日益深入。尤其是低温低压下的沉积矿物与沉积水体之间的热力学平衡的研究,成岩过程中矿物的转化和自生矿物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的研究,孔隙溶液迁移机理及其对孔隙度-渗透率的控制作用的研究,都有不少可喜的进展。

(3)出现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

重要的是沉积模式的应用,对沉积体加强了时间和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研究。此外,对环境分析标志的研究方面,不仅传统方法日趋完善(如粒度分析),而且新方法不断出现(如地球化学方法)。更值得注意的是地球物理资料(如各种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直接用来解释沉积环境将是很有前途的研究领域。

(4)对沉积盆地、大区域或造岩带进行综合性的沉积地质学研究

大地构造和板块构造对沉积盆地及沉积作用控制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了沉积盆地构造属性分类,这些是宏观沉积学和沉积地质学研究的任务。近20年来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5)新型沉积矿床的发现和成矿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各种火山沉积类型矿床、红海的热卤水、现代含铜沼泽、浊积岩中的石油、黑页岩中的多金属矿床等的研究,经典的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理论业已证明并不全面,因而出现了很多新的成矿学说,如矿源层论、固结水成矿说、热水沉积学、侧分泌说及卤水成矿说等。

(6)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在沉积古地理学中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长期以来只是些零星研究。从60年代开始,电子计算机和控制方法在地质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才有效地利用数学分析方法来解决沉积学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如今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已在沉积学中广泛应用,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EDP)的普遍使用将是现代沉积学研究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