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苦肉计,相互演戏,周瑜打黄盖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之中。当时曹操的兵力最为强大但是因为他们都是北方人不通水性,于是曹操就将船用铁索连接起来减少船身的晃荡。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决定对曹操军队实行火攻,这时就需要有人诈降去靠近曹操的船来实行火攻之计策,周瑜打黄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虽然是诈降但是曹操也不是傻傻的就相信,所以就需要周瑜与黄盖来一场苦肉计。于是就有了周瑜痛打黄盖的事情,正是在这样才会有所谓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彻头彻尾都不过是一场戏罢了。
因为当时周瑜打黄盖不过是一场苦肉计,为的是要让曹操上当相信黄盖已经有与东吴离心离德,这样才能取得曹操的信任,最后在赤壁之战中,让多疑的曹操轻易相信黄盖的军情,最终让东吴打败曹操。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派出蔡瑁张允诈降吴营,但是周瑜早就看出来这两个人是奸细,不过周瑜当下便想到将计就计。赤壁之战吴军与曹军打了很长时间,这个时候,曹军的实力还是强于吴军,如果吴军想要取胜确实需要一些计谋才行,所以当时周瑜看到蔡瑁张允两个人诈降的时候,便心生一计,于是他便与黄盖上演一场苦肉计。
周瑜先是在吴军的军事会议上面与黄盖假装意见不合,之后又与黄盖针锋相对,黄盖这边也假装对周瑜言语攻击,处处表现出对周瑜的不满,最后周瑜便假装要问斩黄盖,吴营众人劝说之下,周瑜才勉强放过黄盖,但是却处罚黄盖,对他进行笞刑。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当然这些都是为了做给蔡瑁张允他们看的。他们看到黄盖被周瑜处罚后,便开始游说黄盖反了东吴,黄盖等的就是他们来游说自己,于是黄盖便向曹操献上了诈降书,之后,黄盖通过蔡瑁张允向曹军透漏假的情报。曹操深信不疑于是便在赤壁之战中惨败。
周瑜与黄盖这条苦肉计高明之处便是利用了蔡瑁张允这两个诈降之人,所以当时多疑的曹操才会深信黄盖的诈降书。所以才会说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周瑜和黄盖的计策,主要是为了以障眼法欺骗曹操,让曹操以为周瑜和黄盖不合,进而扰乱曹操判断,获得战争的胜利。
故事大体情节如下: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和黄盖一起演戏,运用苦肉计。黄盖在军事会议上按照计谋假装与周瑜出现意见不和的情况,并故意出言带有轻视之意。周瑜顺势便下令要把黄盖拉去斩首,但是诸将求情,于是周瑜便装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
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这是为了演一出戏给曹操看。
东汉末年,孙权和刘备结成同盟,打算在赤壁和曹操决一死战。诸葛亮和周瑜在分析了曹操军队的实力后,决定采用火攻曹军的办法。
可是,想要保证火攻万无一失,必须有人使用苦肉计,假装投降,引诱曹操上当。老将黄盖听说后,主动请求周瑜让自己去诈降。
于是,第二天,黄盖故意提出想要投降的想法激怒周瑜。周瑜一怒之下命人把黄盖拉出去斩首,后来在大家的求情下,才改为打五十军杖。这五十军杖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这时,黄盖的好友阚泽去探望黄盖,于是黄盖把火攻的计划告诉了他,并让他去帮自己送诈降书。曹操看到诈降书后,一开始还是半信半疑。但阚泽能言善辩,几次都机智地打消了曹操的疑虑。与此同时,曹操派去东吴的内应也来信报告了黄盖被打的消息,曹操这才彻底相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
这只是一个诈降的计策罢了,目的是为了赢取曹操的信任。
话说那日,周瑜正在琢磨以怎样的法子对付曹操胜率会大一些,而这黄盖也算是熟读兵家之法,并且操作熟练了,所以计谋马上就来了。黄盖就提议火攻,这周瑜觉得此计可行,两人一拍大腿就将计划完整了一下。但是怎么才能混入敌营取得曹操的信任呢?这让二人陷入了困境。
后来,黄盖灵机一动,想着要不让周瑜打他一顿,让曹操觉得黄盖已经和他们决裂,而依照曹操这种惜才又多疑的性格,指不定就相信了。
而这周瑜也不含糊,说打便打,而且必须让曹操相信,打的那叫一个狠。因为这个戏,黄盖被周瑜打的皮开肉绽,曹操也因此放下了戒心,黄盖可以成功的进入曹营并且放火,两人的计谋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