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紫外线的阻隔效果
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关于对紫外线的阻隔效果。紫外线中UVA和UVB对人体皮肤会有伤害的事实早已有了定论,其频段中的短波部分即UVC(波长<300nm)会被大气层过滤掉,所以通常可以忽略不计,中长波段即UVA和UVB(波长300~380nm)2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并给人体带来一定的损伤。所以,不止是汽车太阳膜,常见的防晒护肤品也都是根据对这部分射线的阻隔效果来标定,也即我们最常见的PA指数和SPF值。普通石英玻璃对UVB中短波的部分也具有一定的吸收效果,所以相应的,国家相关标准对于阻隔紫外线性能的界定也针对300~380nm波长的部分,即容易到达地面,且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的这部分射线。
此外,听到过一种说法,就是一些人的皮肤对紫外线敏感,受到阳光直射时会有灼烧感,所以可以凭自己的感觉就直接判断汽车太阳膜阻隔紫外线的能力是否足够。这实际上是关于紫外线阻隔效果的另一种错误认识。事实上,大量研究证明,能够令皮肤产生灼烧感的,也即人体皮肤的神经系统最敏感的不是紫外线,而是波长800~1000nm附近区间的近红外线。所以,以皮肤的感觉来验证是否存在紫外线的方法完全没有道理。
目前比较常用且正确的检测汽车太阳膜阻隔紫外线效果的方法,依然是用专门的紫外线透过率设备来检测,既有标准可以遵循,结果也更加直观。
(2)隔热效果
不少消费者认为膜的颜色越深则隔热效果越好,这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
汽车太阳膜的隔热效果,主要体现在阻隔来自太阳的辐射热能上。这个热量超过一半的部分是阳光中的红外线,尤其是近红外线携带的。而红外线是指阳光中波长在780~2500nm的部分,其所含的热量占到太阳光中总热量的一半以上,高于可见光所含的热量。而且人体对阳光中最敏感的一个波段,就是波长介于800~1000nm的这部分近红外线,通常皮肤传递给大脑的灼烧、暴晒感觉,绝大部分是由这个波段的射线造成的。所以,膜的颜色深浅与隔热效果并没有直接联系,也无法成为判断依据。
隔热效果方面另一个容易产生误导的问题,就是对汽车太阳膜隔热率的标注问题。市场上的汽车太阳膜通常至少会标注出如下几项数据:紫外线阻隔率、可见光透过率及总隔热率,其中总隔热率一项有可能会被不负责任的商家随意改动,比如用比较容易测得,且数值更高的紫外线阻隔率来冒充总隔热率等。事实上,现在紫外线阻隔率达到98%以上已经不是什么技术难题,而总隔热率达到90%以上则已经几乎是将红外线和可见光完全阻隔了。
(3)眩光问题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笔者先提一个在与众多消费者聊天过程中发现的现象,那就是,有超过70%的驾驶员不知道后视镜有夜间模式,或称为防眩模式(甚至很多人以为自己的后视镜没有这种模式。其实,所有车的中央后视镜,都是具备夜间模式的,这个模式通常通过梯形截面玻璃或者双层夹角玻璃来实现,可以大大降低来自后方的灯光亮度,防止耀眼的眩光扰乱视线,以此来保证驾驶安全。
(4)盲区
盲区是汽车太阳膜对手机和GPS等通讯设备信号的阻隔作用所产生的区域。现在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太阳膜产品中,最常见的就是金属膜,这种膜中所含的金属单质涂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手机或导航系统(GPS)通讯所使用的900/1800MHz的信号强度。
一旦信号被阻隔,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手机则会自动放大发射和接收功率,放出更大的辐射以便保证通讯的流畅。而增加功率的同时,手机的辐射、功耗等都会相应增大,对手机使用者的健康来说也是有危害的。
(5)太阳膜的“防爆”作用
很多消费者在听到“防爆”这个词的时候,会误以为所谓防爆,就是能够防止一切与“爆”有关的事件,当使用中发现效果与预期有差距的时候,便会得出汽车太阳膜不能“防爆”的结论。
事实上,汽车太阳膜的“防爆”性能,都是具有一定的限度的。在汽车玻璃,尤其是侧窗玻璃受到一定程度的撞击时,汽车太阳膜可以将大部分的玻璃碎片粘接,使玻璃仍然保持相对完整的整体形态,从而避免车内乘员被大量玻璃碎片划伤。但如果撞击力超过了一定限度,玻璃碎片依旧会飞散伤人,毕竟汽车太阳膜也只是一层由若干涂层构成的薄膜与胶组成的结构。所以,汽车太阳膜不是保护罩,通常并不能避免玻璃碎裂,而只是在一定程度的撞击下使碎裂的玻璃保持整体形态,从而减少对人的损伤,这才是汽车太阳膜“防爆”功能的真正含义所在。
除了以上列出的5个常见误区,在选购太阳膜时还会遇到其他一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消费者自己擦亮眼睛,明辨真伪;另一方面,也需要销售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性,为消费者做出正确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认知度,从而避免劣质的太阳膜产品充斥市场。
首先要看价位其次就是一个隔热率,也是最主要的功能,通过看清晰度闻胶面的味道判断其质量优劣。
首先是材料。优质的隔热膜,是高标准的绿色环保材料,能够零释放甲醛,苯等化学有毒气体,让车内人员远离车内毒气对身体的伤害。
购买太阳膜时,首先当然是选品牌,好的太阳膜在各个方面都考虑得比较均衡,同时质量也有保证。再就是清晰度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