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在4〜15℃下正常飞行。
蜜蜂的飞行活动直接受气温、降雨,特别是刮风 的影响。当外界气温低于13℃时,有的老年蜂虽能飞出巢外,但时间不长。
气温在14〜15℃时,蜜蜂才开始正常飞 翔,其飞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强,但达到28℃以上时则 又明显减弱。气温超过40℃,蜜蜂除采水以外,几乎停止飞翔。最适宜蜜蜂飞翔的温度为20〜25℃。
扩展资料:
蜜蜂在外界白天温度达到14摄氏度(单只蜜蜂翅膀肌肉运动需要的临界温度,大约在11摄氏度以上)左右的时候蜜蜂肢体开始出现僵硬现象,减少出巢活动,但是此时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蜜蜂出行,尤其是中蜂比较明显,因为中蜂比较耐寒,如果温度在下降,蜜蜂就开始不出巢门。
对于强群来说,如果要达到抱团的地步,外界温度一般要达到白天7(单只蜜蜂足不能动的温度)摄氏度左右,而且相对稳定,对于弱群来说,一般在11摄氏度左右就开始出现抱团的现象。所以在实际养殖中要利用好强群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蜜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蜂
蜜蜂是一种变温动物,单只蜜蜂静止在某处时候,它的体温和周围的温度十分接近。中蜂和意蜂对于温度能承受的临界点分别为13℃和10℃,下面只说明意蜂:意蜂在40摄氏度以上时候,就停止其采蜜工作,仅仅会有部分工蜂出勤采水降温而已;当温度降到14℃以下时,蜜蜂停止飞行;当温度在13摄氏度或以下时,个体逐渐呈冻僵状态;当降低到11摄氏度的时候翅肌出现僵硬情况;当继续降低到7℃的时候,蜜蜂足肌呈现僵硬状态。
若是蜂群中的封盖子,对温度的变化就更加的敏感,甚至对其能否正常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蜂子在20℃时,经过11天死亡;在25℃时,经过8天死亡;在27℃时,通羽化成蜜蜂,但都立即死亡;在30℃时,能全部羽化成蜜蜂,但都推迟了4天;在35℃时,蜂子全部在正常时期羽化;在37℃时,工蜂的发育期虽然缩短3天,但封盖子却大量死亡,并出现许多发育不全的蜜蜂;在40℃时,蜂子全部死亡。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度对蜂群维持一个健康有序的群体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蜂群内部会通过一些方法来升高或降低巢内的温度,请查看OK蜜蜂网博文《蜜蜂是怎么调节蜂巢内的温度的》,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养蜂人也需要根据外界的温度变化,来相应的为蜂群提供一些防护措施